关于新三板市场分层管理与转板制度的思考和建议「新三板改革解读」

搜狐

自2014年以来,新三板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持续火热,今年预计挂牌企业总数将达到4000家,未来在新三板掘金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监管层透露,今年下半年开始将实行新三板的分层管理制度,但目前具体的模式尚在研究中。

自新三板诞生以来,其市场流动性一直为人所诟病。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新三板市场的投资门槛比较高,导致参与市场交易的投资者数量有限;二是市场目前仍有一定的问题,比如存在部分企业估值虚高的问题,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三是目前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既有协议转让制度又有做市商制度,未来在流动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还可能推出自由竞价制度,但如上所说的三种制度如何很好的与新三板市场本身的特征结合是一个未知数,因此很多投资者还处于“试水阶段”,投资的资金与公司都比较少。

为了改善和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建立证券市场各层次之间的有机互动关联,有必要深入研究新三板市场与其他板块市场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良性互动关系,这也就引出了有关新三板最为吸引人的分层管理和转板制度的讨论。随着各种规模与行业的企业进入新三板挂牌,实施分层管理的措施势在必行。

那么实施分层措施和转板制度究竟会为新三板带来怎样的变化?这两者之间又能如何有效的相互促进呢?鉴于目前新三板市场的企业鱼龙混杂,从小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到大规模的实业公司和金融巨头,让很多投资人在投资企业之前还需要费力气调查一番。同时不设立分层管理会使得股权分散程度的管理成为一大难题。在目前的分层设想中,先设立成长板与优选板,这两个是新三板内部的“选拔机制”,凡是能够被归为成长版的企业均是在新三板已经孵化从成长到一定阶段,或是自身已经具备成熟企业和二级市场流动性的条件。而进入成长板,也就意味着一直脚踏入了转板的门槛。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分层管理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分类市场中的企业,降低投资搜集信息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为新三板的转板机制铺路,使得转板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当然设想总是好的,但在分层与转板制度前仍然有“三座大山”需要跨过。一是企业性质需要很大转变。新三板服务的主要是创新型、创业型和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而上交所与深交所是为成熟企业服务,如果想借助新三板转到创业板可能较为平滑,但如果想转到主板上市则仍需要企业自身的成熟与发展作为依托。二是风险机制差异大。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需要经过层层严格审查,经证监会核准,对企业的利润、股本都有明确的要求;而新三板的挂牌门槛很低,这也使得一些盈利不好、前景不明的企业趁机混入,给投资者增加了很大的风险,如何有效地别出优质企业与劣质企业也是分层制度和转板制度制定者需要仔细思考的。三是券商的服务有很大差异。主板证券公司主要承担承销的功能,而新三板则是主办券商与挂牌的企业则是终身捆绑关系,这一关系如何在转板时处理也是一大难题。

纵览海外市场的发展历史,根据转板的主体转移方向,我们可将转板分为横向转板和纵向转板;根据转板主体的发展策略,可将新三板分为升级转板与降级转板。历史告诉我们转板的时间控制与量的控制至关重要,如不适当,可能会造成新三板市场的衰落和停滞。

世界各地证券市场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分层标准与转板条件都会产生不同的市场发展前景,美国的纳斯达克、英国的AIM、台湾的预备市场以及香港的创业板或许是未来新三板在不同分层管理与转板制度构建下的不同缩影,而这个继承与发展话题又值得另起一文再详谈了。

更多新三板资讯,请关注百筹汇新三板资讯(sanban.baichouhui.com)

或者关注百筹汇旗下微信号新三板府(xinsanbanabc)

本文为百筹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