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侦探小说的长久流行」

搜狐

来源:环球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 纪双城 陈 洋 陶短房

编者的话:100年前《斯泰尔斯庄园奇案》问世之时,当时30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也许并未想到,首次登场的侦探人物波洛会成为经典,也并未料到自己创作的首部作品能影响一个世纪。百年来,“阿婆”众多作品的影视化改编让侦探小说以另外一种形式焕发活力,而在走过“侦探小说黄金年代”的英国、美国和日本,侦探小说这种受大众欢迎的通俗作品经历过哪些成长,又有了哪些新变化?

从阿加莎·克里斯蒂到P.D.詹姆斯

1887年,年仅28岁的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创作出“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个老派英国绅士就此成为世界侦探文学作品中的神探。此后,被誉为“推理小说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凭借《东方快车谋杀案》等“四大名著”享誉世界;英国作家约瑟芬·铁伊一生只创作了8部推理小说,但被公认“没有失败作品”……这些名家虽已离世,但对英国人来说,侦探小说的黄金年代从未远去。

近年来英国每年售出的侦探、推理类小说超1800万本,是英国读者最欢迎的小说类型。早在2002年,伦敦市中心就建成一家以侦探小说为主题的书店,经常邀请一些广受欢迎的英国当代侦探小说作家举办签名售书活动。对于这些书迷来说,经典作品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以“高产女王”阿加莎笔下的两位侦探波洛和马普尔夫人为例,两个侦探人物分别代表阿加莎内心的两大元素——强大的思考能力和对社会的细腻关怀。阿加莎的“四大名著”——《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蓝色列车之谜》屡被搬上银幕。以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为例,该作品于1978年、2004年改编成电影,20世纪福斯影业制作的最新版电影有望今年10月上映。除了“四大名著”,“阿婆”其他名作的翻拍率也很高。英国广播公司(BBC)继2015年推出剧集《无人生还》、2016年圣诞档上映《控方证人》之后,又于2018年推出新版《无妄之灾》。BBC制作的其他阿加莎小说影视改编作品中,还包括《死亡终局》和《ABC谋杀案》。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认为是“侦探小说黄金年代”。当时的侦探小说其实也有“套路”可寻:多人聚集的密闭场所中有人离奇死亡、无能警察和聪明侦探、用于误导读者的可疑人物以及不起眼的低调凶手等。直到现在,130多年前的福尔摩斯和助手华生的双人组合,仍是很多侦探小说中的经典模式。当时,阿加莎·克里斯蒂与约瑟芬·铁伊和多萝西·塞耶斯并称为“英国三大侦探女作家”。三人的晚辈中,继续带领书迷探案的英国作家仍有不少。P.D.詹姆斯在1962年出版发轫之作《秘密杀戮》后,五十年来创作了20部推理小说。其中,1986年的《教堂谋杀案》荣获1988年侦探小说大奖,奠定她在推理小说界的“女王”地位。另外一位英国女作家鲁斯·伦德尔,婚后辞掉工作在家带娃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创作,1964年首部推理小说《杜恩来的死讯》问世,其后创作的众多作品让她至今在欧美拥有大批忠实读者。

男作家中,朱利安·西蒙斯不仅是侦探小说作家,还是评论家、诗人,作品涉及社会、军事、历史、传记等多个领域,还曾获得美国侦探作家协会颁发的大师奖和英国犯罪作家协会颁发的钻石匕首奖。此外,写下浪子神探系列的英国推理小说家李·查德于2017年荣登尼尔森图书市场调查公司的英国犯罪、惊悚小说类别畅销作家榜榜首,他的作品在英国卖出近120万本。

畅销之外,侦探小说的弊病也一直引发讨论。常有书评人引述多萝西·赛耶斯的话称,侦探小说不是“表达的文学”,而是“逃避的文学”。这正反映出业界一直以来对侦探小说的某种观点——受大众欢迎的通俗作品在文学价值方面仍欠火候。不过,还是有不少作家不断努力创作新的侦探小说。在写完《哈利·波特》之后,J.K.罗琳以“罗伯特·加尔布雷斯”的笔名开始创作侦探小说。2013年,加尔布雷斯的作品《布谷鸟的呼唤》围绕一位名为斯德莱克的私人侦探展开——斯德莱克曾是一名宪兵特工,就职于特别调查组。罗琳认为,自己之所以热衷写侦探小说,原因在于与《哈利·波特》那种开头结尾必须“高大全”相比,侦探小说可以讲述不同故事,“只要故事里的侦探活着,就可以让他继续破案”。

“真凶不会在第一章出现”

在日本,侦探小说也被称为推理小说,早在明治时代以前就已出现,只不过当时主要以劝善恶徒为主题,穿插对犯罪心理的描写。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受欧美文学影响,“侦探小说”这一概念正式进入日本。1889年,日本小说家黑岩泪香发表的小说《无惨》是日本人创作的第一部侦探小说。此外,黑岩还编译了西方的《法庭的美人》等30多部侦探小说,为之后日本侦探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不过,真正将侦探小说推广,使其获得日本大众喜爱的,则是被誉为“日本侦探小说之父”的江户川乱步。

江户川乱步笔下的侦探明智小五郎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据说日本知名动漫《名侦探柯南》中主人公江户川柯南和毛利小五郎的名字就是受其影响。由江户川乱步生前成立的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现为日本推理作家协会),以及以他名字命名、旨在鼓励侦探小说创作的“江户川乱步奖”,至今在日本文学界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日本知名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和《半泽直树》系列原著作者池井户润,等都曾获得过江户川乱步奖。此外,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还曾多次担任江户川乱步奖评委。

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近年来日本图书出版行业落寞不少。不过由于日本每年都有不少电影和电视剧改编自侦探小说,所以这类小说在日本依然拥有广泛的受众群。比如,日本知名推理小说家宫部美雪在2001年出版的推理小说《模仿犯》,截至2017年累计发行超过420万本。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也受到日本观众喜爱。另一位知名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在2005年出版的推理小说《嫌疑犯X的献身》,销量仅用一年时间就突破100万本。该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后,又带动了原著作品的二次销售,因此长期占据日本畅销书销量榜,截至目前已突破200万本。再比如,作为日本超级畅销书作家的赤川次郎,1976年以《幽灵列车》获得通俗读物推理小说新人奖而初登日本文坛。在此之后,赤川每年平均创作17部推理小说,迄今为止已出版400多部长篇系列推理小说,总发行量超过2.7亿本。特别是他创作的《三毛猫福尔摩斯》系列,是日本各大书店、文学杂志推荐的必读推理小说之一。此外,日本每年的芥川奖和直木奖评选几乎都有侦探小说入围。

从日本侦探小说的销售情况以及频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来看,侦探小说并没有随着日本图书出版业的不景气而暗淡,特别是知名作家、畅销作品往往都会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这可以说是时下日本侦探小说的一个发展趋势。不过随着读者口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日本也不乏对本国侦探小说的批评。比如,一些读者就批评侦探小说的写作过于套路化,“真凶不会在第一章出现”“犯罪手段缺乏科学性,过于荒诞”“侦探或警察的探案过程过于单调”等。

美国新生代推理作家在哪

2017年12月28日,77岁的美国女性推理小说名家苏·格拉夫顿在加州家中去世。这位个性突出的女作家自1982年处女作《A:不在现场》至去世当年出版《Y:昨日》,共发表25部以女侦探金丝·梅芳为主角的系列小说,距她早年拟订26部(即从A到Z所有字母)的创作计划完成仅一步之遥。

美国曾是推理小说大师名家辈出的热土,爱伦·坡曾被萧伯纳誉为“美国最伟大的两位作家之一”,范·达因、雷蒙·钱德勒、达希尔·哈米特、埃勒里·奎因等人都堪称开辟一代风气的推理小说代表作家。在将推理小说“变现”方面,做了整整一个世纪全球商业化首席强国的美国更是优势明显: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推理小说连播、推理广播剧开始,悬疑、侦探、推理题材影视作品至今仍相当有影响力。然而近年来不断有人感慨“美国推理小说已死”,理由是“大师凋零”:自格拉夫顿去世后,仍活跃于世的大师级推理小说代表人物似乎只剩下82岁高龄的劳伦斯·布洛克。作为当代美国冷硬派侦探小说代表人物,劳伦斯·布洛克有两个系列的作品创造性地以罪犯为主角,甚至还出版了4部介绍如何写推理小说的“秘笈”,被人称为“美国推理小说教父”。

其实当代美国推理小说的生存状态并非那么糟:经典大师的再版作品仍能长期霸榜,新生代作家如哈特、史蒂夫·汉密尔顿等人的新作也时而登上书籍热销榜。网络时代未令推理小说家落伍,史蒂夫·汉密尔顿与“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都是在线小说高手,后者甚至被认为开创“数码推理小说”的崭新流派。与此同时,行业内的颓势也一望可知,所谓的新生代早已不再年轻:斯蒂芬·金73岁,沃尔特·莫斯利68岁,甚至今年刚刚获奖的艾丽·格里菲斯也已58岁——与上世纪50至70年代获奖作者普遍年富力强形成鲜明对比。

在人人都可成为“作家”的网络时代,许多推理小说作者不得不紧跟潮流的同时,又心情复杂地看着自己的作品被淹没在良莠不齐的“日更网文”之中。斯蒂芬·金曾在2006年创作出被称为“手机时代第一部推理小说”的《手机》,但他随后却坦承“不会用手机”。他2001年名噪一时的“收费网更推理小说”《捉梦者》,初稿其实是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写的。斯蒂芬·金在2000年曾表示“不出10年电子书就会抢占一半图书市场”,但随后他又说“这就是问题——如果大家玩腻了怎么办?”

其实网络时代对推理小说作家的最大威胁,是稿酬收入下降:格拉夫顿去世后,她的家人称她“一生从未找过代笔”,对此有人用典型的推理小说逻辑理解为,这实际上等于告诉大家,推理小说家找代笔早已是圈内不成文的惯例。寻找代笔目的是“稳产增产”,以减少稿酬下降的损失,但代笔的普遍化又反过来对推理小说含金量构成更大损害,由此酿成的苦果不免要由当代推理小说行业自己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