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飞0蔗糖奶酪棒,是不添加糖吗?我们发现…

搜狐

妙飞0蔗糖奶酪棒,是不添加糖吗?我们发现…

糖对于孩子的健康隐患无需多说,会导致蛀牙、肥胖、代谢综合征,还会让孩子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吃糖越多,对甜味就越依赖,孩子也会越抗拒健康的食品,进一步养成挑食偏食的饮食习惯。这种恶性循环更使得孩子难以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这几年,减糖的号召一直在进行。

从几年前的“减糖潮”开始,再随着“三减三健”行动计划的发布,减糖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标识“无糖”、“0糖”、“0蔗糖”的食品,深受年轻人及受众群体的追捧喜爱。那这些所谓的“无糖”、“0糖”、“0蔗糖”真的是我们认为的一点糖都没有吗?小编就带带大家来一探究竟!

0蔗糖≠0糖

妙飞采用天然代糖,打造健康0蔗糖奶酪棒

无糖食品=无糖?

很多人可能认为,无糖食物就是食物当中一点都不含糖,但其实并不是的,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及其问答的相关规定显示,产品外包装上标注的“糖”指的是单糖和双糖,而且宣称“无糖”只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即每100克食物(固体)中糖的含量不超过0.5克。

换句话说,无糖食品≠无糖,而是包括了不含糖或糖的总量不超过5‰的食品。

面对全球性的减糖风潮,不少企业选择用代糖来替代糖。针对这种情况,妙飞率先成立儿童健康食品研究院、邀请中国营养学会原常委理事长翟凤英女士担任名誉院长。妙飞研发团队提出0添加蔗糖,得到翟凤英女士极高的认可度。

在蔗糖的替代上妙飞选用符合国标的天然代糖以及天然糖分——罗汉果甜苷、赤藓糖醇、结晶果糖,以此来达到减少糖分摄入的目的。

罗汉果甜苷

罗汉果甜苷是从天然纯植物罗汉果中提取的,在国家强制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罗汉果甜苷可不限量用于各类食品,是性能良好的天然甜味剂。符合美国FDA热量标准,属于“0热量”范围,不会引起血糖变化和龋齿。

赤藓糖醇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的糖醇类代糖,带来的热量极低,满足了人们对味道好且健康的要求。除此之外,赤藓糖醇还具有抗氧化、抗龋齿等作用。

1999年被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批准作为专用食品甜味剂,且其 ADI(每日允许剂量)为“无需规定’”,属最高安全类别,其安全性得到官方认可。

2007年我国卫生部公告批准赤藓糖醇为甜味剂应用于口香糖、固体饮料、调制乳食品中,按需量添加。

结晶果糖

结晶果糖,是一种单糖,天然存在于水果、蜂蜜和谷物的浆汁中。结晶果糖在许多国家被用于制作能量较低的健康食品、营养品、保健品、婴幼儿食品,包括特殊人群的健康食品等,它的甜度是蔗糖的1.2-1.8倍,是自然界中的天然糖品。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的咨询机构也确认了结晶果糖的安全性。

妙飞奶酪棒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零食是一日三餐外的辅食,被视为孩子们的最爱,而零食也并非都是不健康食物,低油、低盐、低糖的健康零食对儿童身体健康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奶酪跟牛奶酸奶一样,主要营养价值在于丰富的钙质,其次还有乳制品中的优质蛋白质。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数据显示:奶酪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十公斤牛奶只能产出一公斤奶酪”,奶酪中的蛋白质、脂肪、钙、维生素A、维生素B2是鲜奶的7-8倍,钙含量更是高到惊人,每一百克奶酪的含钙量,高达600多毫克,是同等牛奶含钙量的20倍。

对于幼儿和儿童来说,身体发育需要的钙质比较多。

1到3岁幼儿每天需要摄入700毫克钙质,4到8岁儿童每天需要摄入1000毫克钙质,9到13岁青少年每天需要摄入1300毫克钙质。但由于真正的奶酪口感偏咸,不少小孩子接受不了,于是家长们就选择了口感较好、孩子爱吃的奶酪棒。

值得一提的是妙飞的0蔗糖配方奶酪棒,特别调配出2:1黄金钙钠比,高钙少量钠的配比,让孩子在补足钙质的同时,身体没负担。

每公斤奶酪制品都是由10公斤的牛奶浓缩而成,10:1的黄金浓缩比,让这款奶酪棒里富含了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元素。补钙又营养,妙飞0蔗糖配方奶酪棒助力儿童成长,增强孩子抵抗力,让孩子身高赢在起跑线。

妙飞在奶酪棒里,同时添加了膳食纤维,帮助肠胃蠕动,让孩子营养好吸收。

妙飞匠心+创新

赢得口碑及销量双丰收

妙飞借由奶酪棒这一奶酪细分市场迅速切入,在迅速成长为中国奶酪销售领先品牌2020年妙飞儿童奶酪棒销量在行业中排名第三。

不久前,妙飞官宣著名女星刘涛成为品牌代言人,作为一名明星妈妈,刘涛对儿童食品的挑选标准非常严格,正是妙飞对产品品质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不遗余力的研发投入,打动了刘涛。

作为一家一直专注于儿童营养研究的企业,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妙飞秉承着“为中国儿童打造最健康奶酪棒”的使命,全新打造儿童健康食品集团,为中国儿童量身定制更多助力成长的健康食品。

基金观察网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 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2022 基金观察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