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基金估值?
基金估值,就是字面意思,基金净值的实时估算。既然是“估算”,就意味着是一个“估计值”。
什么是“估计值”呢?比如,我想找某某借点钱,心里想着,“以我们的交情和他的为人,我估计他会借我的。”可实际某某并没有借我钱。
非常不准确的例子,但好像又能说明这个事情。
我们心里想的,就是基金估值的过程,基于基金持仓和过去的表现,并结合当天股票的涨跌,估计基金的涨跌幅。人家最后借没借我们钱,以及借了多少,就是基金晚上出了净值,但基金净值和基金估值并不相等,甚至差别还比较大。
我们心里想的,有问题吗?没有问题。人家没借我们钱,或者只借了一点,难道说他偷了我的钱?这没有道理。
所以,基金估值不准,其实是很正常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估准,别借钱的时候太尴尬就好了。但也没办法保证,人家性情一直不变,所以该尴尬还是得尴尬。
二、为什么基金估值会不准?
前面也简单提到了基金估值的逻辑,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基金披露的持仓,乘以持仓股票当天的涨跌幅,再加上一定的估值调整,来进行估算。
所以,估值不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持仓信息太少。
我们知道,基金季报只披露前十大持仓。如果前十大持仓的占比较少,比如只有50%,就意味着有一半的持仓,我们是根本不知道的。这种情况下,估值是很有可能出现较大偏差的。
所以,如果最近持仓是季报披露的,那么相比最近持仓是半年报和年报披露的,估值的误差肯定是要更大的。
2、基金调仓。
即使我们有全部的持仓结果,但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全部持仓都只能从半年报和年报里面拿,而半年报一般在8月底披露,年报一般在3月底才披露。这也就意味着估值用的“最新”持仓,最早也是两个月前的。
这两个月里,基金经理卖了什么,买了什么,我们几乎无从得知。所以,用两个月前的持仓,期望估得很准确,也是不现实的。
3、估值方法不同。
如果大家看不同平台的基金估值结果,也会发现他们之间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差别较大。这就涉及到估值方法的问题了。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一定的估值调整”。
既然我们面临着持仓不全、“最新”持仓不新等问题,也就意味着,如果要追求更准确的估值,一定的估值调整就是必须的。
但目前又没有公认的精准估值的方法(当然,也是因为基金盘中估值本身就很难准确),所以不同的平台都有发展自己的估值方法,这些估值方法或好或差,但大概率还是会有误差,有些时候误差很大,也是正常的。
三、影响基金估值误差大小的因素
基金估值存在误差是肯定的,但不同情况下,误差的大小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影响误差的核心因素,在于持仓的变动是否频繁。如果常年不变,估值肯定是很准确的;如果天天变来变去,估值准不准,全看运气。
因此,指数型基金,是估值相对最准确的。此外,风格相对稳定的基金,如主题、行业基金,或者风格明确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估值的准确度也相对较高。但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基金,历史持仓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律,那么估值就基本很难准确。
此外,市场风格分化的程度,也会影响基金估值的准确度。如果市场分化不明显,即使基金经理调仓了,可能也就是把+0.2%的股票换成了+0.3%的股票;但如果是在当前市场这种极度割裂的行情下,进行了周期股和新能源概念之间的调仓,那就有可能是+1%和-1%的误差。这也是近期看到估值涨好多,晚上发现还亏了的原因。
当然,尽管基金估值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基金估值本身的参考价值还是有的,而最终的收益情况,还是应该以晚上基金公司公布的净值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