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记者 韩理)讯,“我采用长期成长策略,长期投资于那些最具成长潜力的、持续活跃创新的企业,不做大幅仓位调整,不太在意短期波动。”万家基金全球成长拟任基金经理黄兴亮在交流初始,就坦陈自己的投资风格。
黄兴亮会对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保持长期跟踪和关注。“我们主要关注中长期因素,更关注企业两到三年,或者三到五年以后会大致发展到的阶段。相对会淡化很多短期因素,包括市场风格的变化和涨跌,以及行业本身的景气度的波动等。”在他看来,站在三五年的视角来看一个行业和公司,景气度可能会影响短期业务的节奏,但不会影响一个行业、一个企业长期价值。
他也坦言,在这种长期成长策略下,他的风格比较激进,潜在的波动率也会比较高,当市场的风格和自己的持仓结构匹配度比较低的时候就有可能落后于市场,但他接受所有短期的不确定性,以及这些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波动,不去做预判,也不刻意控制回撤。“我们还是立足于中长期,用中长期相对的确定性应对短期的不确定性。”黄兴亮强调。
以下是财联社与黄兴亮的部分采访实录:
财联社:美股和港股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配置时机吗?
黄兴亮:在美股和港股,我们是结构性自下而上地寻找标的。
香港作为一个离岸市场,往往行情演绎的比较极致,比如由于监管政策变化,一些中国互联网龙头公司过去的一段时间股价回落比较明显,但从经营的角度看,企业会出现分化。
有一些企业如果原先经营根基不牢,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有些互联网公司可挖掘的潜力还非常大,经过相对比较健康的回归之后会有很大的几率重新持续增长,这是一种更有质量的、更有社会责任属性的增长。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板块的整体下跌可能就是一次机会,将来有潜力、业务根基坚实的物联网公司值得关注。
再看美股,在基因技术领域有很多中小市值的公司,他们在做一些非常重要的创新,通过基因修饰的手法治疗罕见病,甚至是去治疗大病种,一旦成功就会带来很大的突破。这些公司的潜在比例其实非常有吸引力,我们认为这些企业具有很好的投资机会,相对同样A股的创新药来讲估值要便宜得多。
财联社:对新能源车产业链怎么看?
黄兴亮:我们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降低了持仓,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市场对这些行业预期不断提高,估值达到或超出了我们的远景预期。
单一品类的材料公司市场预期可能过高,很多化工企业本质上门槛不高,偏制造属性,长期看不容易保持很高的市场份额和较好的利润水平,往后需要关注新的进入者,尤其是来自传统领域的实力较强的综合型企业也要进军这个领域,可能给行业带来更多竞争。
相比来说我们会对下游环节给予更大的期待,因为我们相信将来新能源车发展到最后价值量最大的一环还是在下游,业务仍然有很大变化的可能性。
现在的新能源车的硬件可能还不是最终的形态,现在的电动车只是把燃油发动机和油箱换成了电动机和电池,将来传动和制动机构可能也会改变。电动车的产业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整车环节,作为和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硬件和软件同样重要,未来的整车厂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那些拥有硬件和软件全线开发能力的公司最有希望走到最后。
财联社:从近期看,科创板的表现还不错,你现在对科创板有什么新看法?
黄兴亮:借鉴创业板当年走过的路来看,科创板后面可能会有系统性的机会。开板的第一年,市场的关注度很高;第二年,小非解禁带来减持压力,股价持续调整;到了第三年,减持消化了,募投项目完工了,大股东也将解禁,主观和客观上都有利于股价表现。
我们确实整体上期待系统性的机会,但我们还是从微观出发,挖掘科创板上的优质个股。注册制缩短了上市周期,上市标准也更加多元化,使得一些公司在很年轻的阶段能够上市融资,这些公司因为很年轻所以未来可能性很大,也因为很年轻所以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些上市公司,期待能够找到更多的新鲜血液。
财联社:未来一两年,您重点关注哪些方向?
黄兴亮:未来一两年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是产业发展趋势很好,但可能市场关注度还没有特别极致和充分的:一个是中国的半导体,因为全球半导体其实是一个老的、平稳增长的行业,机会在中国份额的扩张和供应链的发展过程中。
另一个是全球的云计算,这是全球国内国外齐头并进的产业,会给IT基础设施架构带来全新的变化,同时推动需求的增长。
医药领域的基因技术的发展,我觉得也是非常值得关注。过去几年,基因技术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使得能够从一些疑难病种应用到更多普通的病种,甚至进入公共卫生领域。过去几年基因疗法、免疫和细胞疗法等医药创新前沿均和基因技术密切相关。国内有些企业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布局和基础,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