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回撤一般来说有两个途径,一种是通过仓位的增减,另一种通过分散持仓,对我而言更多的是通过仓位控制来实现。
昨天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股大幅回调,许多投资者一下子有点懵:科技股过山车行情,这么高的波动我咋控制回测呀?为此长长特意连线专注科技股投资的基金经理尤国梁,让我们听听他的想法和心得。
1、科技股往往是高成长股,波动率通常比较大,您如何控制回撤?
尤国梁:控制回撤一般来说有两个途径,一种是通过仓位的增减,另一种通过分散持仓,当然,二者也可结合。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对我而言更多的是通过仓位控制来实现。
通过择时进行仓位增减的难点在于:首先市场短期波动本身就难判断,据此进行仓位增减存在看错的可能,从而可能带来额外的损失。即便能做到正确的概率更大,但少数几次的连续看错也仍然有可能放大阶段回撤。
其次是冲击成本会随着资金规模的扩大而增大,其带来的损耗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即使能够准确判断时点,实际操作中能够动用的仓位也比较有限,对净值的贡献就不那么明显了。
如果选择分散持仓,特别是为实现控制回撤的目的而进行的分散持仓,就必然要选择相关性较低的品种。
而科技股的相关性往往较大,如果通过买并不是长期看好的、非科技类行业的个股来进行仓位平衡、控制回撤,在我看来是以牺牲潜在的长期收益为代价的。
因此是否通过分散持仓来控制回撤更多是取决于具体产品的运作策略的,对于一只定位于纯科技的基金而言,我更倾向于优先考虑分享科技股成长带来的长期收益,因此目前没有采用分散行业的策略,主要通过仓位控制来尽量实现对回撤的控制。
2、半导体行业对国家今后发展非常重要,最近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突然趋紧,这些会对半导体及元件概念会带来哪些影响?您对当前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怎么看?如何看待国产替代化进程中的机会?
尤国梁:外部环境的趋紧加大了国产替代的迫切性,加快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速度。
国内半导体行业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芯片设计领域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目前半导体制造可以说是中国大陆半导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正因为如此,全市场对中芯国际回归A股给予了极高的关注。
在全球半导体向国内转移,晶圆厂迎来投建高峰的背景下,国产半导体行业可以说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生态正在逐步显现,随着晶圆厂扩产和制程迭代,设备端的验证也在放量。
我们看到代表国家产业方向的半导体大基金,一期投资主要是制造、设计和封测等方向,二期则侧重设备及材料。
因此在国产替代进程中,我们持续看好半导体行业,特别是半导体设备的投资机会。
3、您觉得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尤国梁:个人认为有三点,第一是要保持理性,避免被情绪化。
这点看似理所应当,但实际上人一旦面临压力或紧急情况,情绪作用就容易占上风。
具体到投资中,这种压力体多现在持仓面临不利的境况时,即便是专业投资者做出的决策也容易被情绪驱动。因此这时还能做到保持理性就变的非常重要,投资中的大盈大亏往往就出现在这种时候。
如果做到这一点,或者通过建立机制规则来实现这一点,可以避免投资中出现重大的失误。
第二是坚持独立思考,不被过多的观点所影响。
基金经理相对于普通投资者的优势是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多,获得的信息量也更大,但是有时过多的信息与观点很多时候其实是无效的,甚至会对判断形成干扰。
信息及观点过多且不一致时,可能出现手表定律难以判断;而市场观点过于一致时,往往就会接近逆转。
此时独立思考就显得更加重要,我认为做到这点是超越平均水平的必要条件。
第三是能够自我认知,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证券市场千变万化,投资方法和流派也多种多样,在我看来并无好坏之分,不同的方法可能会适应不同阶段的市场,反过来说无论哪种方法都有不适应某一阶段市场的可能。
敬畏市场、充分认知自己的能力范围,避免做能力范围之外的投资,才有利于在市场中更长期的生存下去。
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必然要经过长时间的市场检验。
(文章来源:长城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