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大干快上” 指数基金迎来大扩容

中国基金报

被动指数型基金经过一年多的大发展,已经成为基金公司产品布局的重要方向。数据显示,目前有来自50家基金公司的132只指数型基金在排队候批,若这些产品获批,指数基金将成为一支拥有超过700只产品的大军团。多家公募重点布局指数基金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基金公司下半年将把指数基金作为产品规划和发行的重点,甚至部分以主动管理见长的基金公司也开始着力发行被动指数产品。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指数基金经理表示,今年公司将加大指数基金布局:一方面增加宽基指数的主动策略产品,比如发布创业板指Smart Beta指数基金;另一方面,重点发力行业ETF,在前期布局金融、消费、医药等行业ETF的基础上,在下半年推出银行、券商、军工等行业ETF。

北京另一家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他所在公司下半年也将推出多只场内指数基金,快速建立包含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等在内的大盘宽基指数ETF产品线,希望借助公司在互联网销售平台上的优势,将部分客户迁移到指数基金上。“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都是设计清晰的产品,巴菲特也非常看好指数基金,认为可以跑赢绝大多数的主动基金,这也是公司未来产品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该市场部人士说。

一位大型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研究员表示,近期她调研了三十多家公募公司,都表示将指数产品作为下半年发力的重点,部分在指数产品上领先的基金公司重点要提升存量指基的竞争力,并开始向细分领域渗透;一些尚未拓展指数条线的中小型基金公司,甚至部分以主动业务为主的大型公募,都开始拓展指数基金产品。

从证监会官网公示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看,目前共有50家基金公司合计申报了132只指数型基金产品,其中场内ETF多达76只,包括了不少公司的首只ETF产品。

比如,一向推崇主动管理能力的兴全基金、东方证券资管也在布局指数。东方证券资管申报了公司首只指数型产品——东方红中证竞争力指数发起式基金;而继兴全沪深300指数增强后,兴全基金又申报了兴全中证高等级短融指数增强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目前已有72家公募推出了614只被动指数型基金,若上述申报产品获批,指数基金军团将大幅扩容至超过700只。

“这么多新公司和主动特色的公司加入,未来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北京上述大型公募指数基金经理表示。

成本高昂成为发展壁垒

虽然认识到指数基金带来市场机遇,但指数产品线的高昂成本也不可忽视,令不少中小公募望而却步。

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总经理向记者透露,公司在准备布局被动产品线,初期将从布局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开始,尽量规避主动产品规模大起大落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该总经理表示,指数基金布局从无到有,需要配置恒生交易系统,搭建量化投资团队,快速提升交易效率和风控水平等,仅系统费用就需要几千万的投入,而基金也不一定能很快做大规模,弥补投入的昂贵成本。

该总经理称,“指数布局是大势所趋,包括债券ETF产品等,银行、外资都有配置的需求,各家公募都在构建被动工具型产品体系。但如果投入了几千万,却只发行几只迷你基金,无法收回成本,这也很难向股东交待。”

这位总经理的顾虑在有意布局指数的中小公募中具有代表性。

对于已经构建了指数产品线的基金公司来说,费用正是他们的“隐痛”。

北京上述指数基金经理表示,目前对于布局指数的公司来说,需要投入的包括设备系统、投研人员、会计估值、审计人员、指数使用费、基金销售费等成本。据其介绍,场内基金的运营费用更高,与场外基金存在一些区别,布局场内指数产品需要更高效的运作和交易流程,系统提速压力,对流程管理、风控有更高的要求。

以ETF为例,如果设置ETF为0.15%的管理费,那么基金需要运作6~7年才能覆盖一年的基金销售费用。“目前市场上有声音呼吁降低ETF的管理费,这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如果ETF管理费率在0.2%以下,基本上已经低于成本线,多数公司都将面临亏损经营。目前国内还不具备大范围降低ETF管理费率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自身情况稳步推进指数产品线,也成为这些基金公司的普遍选择。

北京上述中型公募总经理表示,指数产品线构建不能一蹴而就,目前公司技术人员准备不足,也缺乏产品管理经验,如果出现风险事件麻烦会更大。“在发展初期,还是会先试水几只产品,积累了管理经验再去扩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