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银行净值化转型机遇 机构争抢估值核算外包“蛋糕”

证券日报

近期,各类资管机构都在为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忙碌,一些可以提供估值核算外包服务的资管机构多方接洽,希望能够对接银行净值化转型对中后台运营的需求。部分基金公司针对银行净值化转型提供估值核算、税收筹划、信息披露全产业链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不过也有基金公司反馈,此前在为私募基金提供估值外包服务时曾遭遇挫折,是否提供外包还得重新评估。而银行的态度也出现分化,大型国有银行暂不考虑将产品估值进行外包,小银行由于系统人手等问题也动作迟缓。

争抢银行

估值外包“蛋糕”

据统计,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对外包业务有近30万亿的需求,提供估值核算外包服务的资管机构嗅到了“商机”。“资产管理产业链很长,运营服务的外包符合资产管理行业未来专业分工深化的趋势。目前银行、基金公司已经开展净值型产品外包业务,但落地的不多。多数银行都在等理财产品细则出台,这之前大家都不确认怎么设计新规下完全合规的净值化新产品。”创金合信副总经理黄先智坦言目前正在为对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外包服务做准备。

“以往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采取资金池模式,根据客户持有期限及预期收益给付资金,估值核算相对简单。未来按照净值化要求,理财产品每天都要估值。银行自己进行估值核算,需要增加大量的系统投入,还要配置有经验的基金会计等专业人员,初期的操作风险比较大。”黄先智称基金公司在估值核算等外包业务上具备更多经验。“公募基金过往产品均是净值化运作,积累了很多管理经验。事实上,在资产管理产业链中,估值核算只是其中很小的部分,除此之外还涉及产品风险管理、绩效分析、税收筹划、信息披露等,这些都是基金公司可以提供的增值服务。”

不仅基金公司,一些IT系统供应商也没闲着。金证股份(600446,股吧)内部人士表示,近期正在与银行沟通,希望提供信息技术系统服务。上海一位券商托管部人士也透露,公司也在积极准备拓展银行理财产品外包业务。

部分银行、

基金公司态度分化

事实上,这并不是资管机构在估值核算外包业务上的第一轮比拼。2014年底,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试行)》,券商、银行、基金公司、第三方外包机构等正式进军私募外包服务。随后,基金业协会陆续公示三批私募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机构名单,其中,37家机构获得份额登记资格、40家机构获得估值核算资格,广发、创金合信、华夏、财通等8家基金公司同时获得份额登记及估值核算资格。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回忆过往开展的私募外包业务时坦言,业务开展并不顺利。“当时拿到私募估值外包资格之后,公司后台部门抽了一些人手专门推进,但最后自家公募业务却出现疏忽,最后估值外包业务停滞。”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称,“基金公司人力成本高,加上大型公司本身公募规模体量较大,而外包业务带来的收入有限,因此并不积极。券商与银行在两融等多项业务合作上更为紧密,相比之下,券商在外包业务上更有优势。”

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私募外包业务已很少开展。“尽管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大,但是外包业务是按照产品数量收费,未必能挣很多钱。但无论如何,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外包业务来说是一块增量蛋糕,公司还是要重新评估是否恢复外包业务。”

四大行及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更倾向自己开展估值核算业务。“我们对估值核算业务非常熟悉,只是缺少理财产品细则的指引。”一位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资管部人士表示,银行风控不比其他资管机构差,估值核算外包会担心信息泄露等问题。

部分中小银行净值化产品转型面临经验不足、人手紧缺也是不争的事实。普益标准的调研问卷显示,仅有不到8%的银行理财业务部门为事业部形式,其余92%的机构均为非事业部制,尚无子公司成立。从银行理财业务条线岗位设置看,50%以上为前台人员,包括产品、营销等岗位,中后台力量相当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