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票策略迎完美收官 2017年最后一周实现正收益

互联网

在2017年最后一周(2017年12月25日-29日),随着上证综指小幅震荡上涨并实现周线两连阳,私募股票策略也迎来了完美收官,平均收益为0.02%,部分产品更是创下了超过20%的周收益。股票策略复苏

刚刚过去的2017年,A股以一根阳线收官,上证综指小幅上涨并收于3307点。其他指数方面,沪深300指数在2017年最后一周跌0.59%,中小板综指周跌0.53%,创业板综指周跌0.66%,创业板跌幅略大,表明市场风格依然偏爱大市值。从行业表现来看,周期股重拾涨势,有色金属、煤炭等板块涨幅居前,非银金融与家电板块则陷入调整。概念方面,次新股在经历了连续杀跌之后强势反弹。

在这一市场行情下,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2月29日,739只在2017年最后一周实现了正收益,占比39.73%。分策略来看,仅组合基金和股票策略整体实现正收益。未实现正收益的其余六大策略中,事件驱动和管理期货策略均以-1.00%的收益垫底。从各策略收益榜来看,差距明显,收益最高的某股票策略产品周收益达到23.14%。

事实上,在经历了11月中旬以来的调整后,私募股票策略就一直处在低谷,私募整体仓位也出现了一定下降。但随着上证综指在2017年最后一周收阳,以及2018年开市之后走强,私募股票策略也将迎来复苏。

对于目前的市场特点,星石投资预计,市场风格将会发生一定转变,2018年资金对大盘股的偏好将会弱化,而对绩优股的偏好则有望继续维持。因此,2018年无论是大盘股还是中小盘股,均有一定的投资机会,看好受益于经济结构改善和经济新动能形成的行业,如医药、新零售、智能制造等。

行业步入分化阶段

回顾2017年全年走势,A股市场上演了“冰与火之歌”,其中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6.56%和21.78%,而创业板指数则下跌了10.54%。在A股市场呈现“二八”甚至“一九”分化行情时,私募证券行业也出现了显着的两极分化现象,无论是管理规模还是业绩,强者恒强的特征日益凸显。除此之外,私募证券基金行业在2017年还呈现出管理规模缩水、新机构成立热情低迷、产品发行量大幅缩减的特征。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为10.90万亿元,较前一季度环比增加0.58万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了3.01万亿元,增幅约38.15%。其中,除证券类私募规模同比缩减0.49万亿元以外,股权、创投、其他类私募实缴规模相比2016年末均有所增加。

对于2017年证券类私募的缩水,格上研究中心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2017年商品和债券市场表现平平,股票市场虽然呈现结构化慢牛行情,但行业内仍有四成基金收益不足5%。总体来看,私募行业整体盈利困难,在已有产品规模缩水的同时,新基金的募集难度也在加大。其次,受银行业去杠杆影响,部分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开始收缩委外规模,债券型私募通过结构化产品冲规模受限,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证券类私募行业的规模扩张。此外,在行业新增资金少、证券类私募整体表现并不亮眼的情况下,部分存量资金开始由证券类私募转向股权基金或固定收益类信托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