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董事长赵容奭:规模与风险的平衡之道

互联网

预计新增贷款1800亿元、客户数400万人、信贷损失率低于5%,这是2016年平安普惠成立后的首个完整会计年度交出的答卷。

尽管平安普惠并非“白手起家”,而是由几块基础厚实的业务板块整合而成,但整合仅两年不到,已然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消费金融公司的平安普惠俨然正行驶在高速成长的道路上。然而其掌舵人,在消费信贷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韩国人——赵容奭的注意力似乎并不仅限于贷款规模的迅速增长。在他看来,快速扩张贷款规模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到规模上涨同时信贷损失率下降的“良性循环”。

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赵容奭讲述了平安普惠高增长低损失率背后的规模风险平衡之道。

“指数型增长”

“我们的业绩量已经远远超过美国的LendingClub,在中国市场上,我们已经走在同行前列。”采访中,赵容奭显得意气风发。

据他介绍,平安普惠 2015年的新增贷款大概是780亿元左右,2016年末预计达成1800亿元。以赵容奭的话说,这是“指数型增长”。

至于未来的消费金融市场发展前景以及平安普惠能从中分到多大的“蛋糕”,赵容奭信心满满。

“现在银行个人贷款,包括有抵押、无抵押、房贷等,2016年底的规模在28万亿元左右。而小贷公司、P2P市场大概是1.4万亿元,加起来大概是30万亿元左右。之后如果整个市场还是按照之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保守估计整个市场规模至少会达到52万亿元。”赵容奭预计,这52万亿元当中,假设非银行贷款占比有20%,那就是10万亿。

“现在中国的非银行占比不到5%,但是发达国家的数据远远高于这个水平,例如美国非银行占比是50%,其他很多国家是百分之三、四十,在中国,五年后达到20%是可能的。现在我们的市场份额已经有7%-8%了,未来我们希望达到10%。”

规模与风险的平衡之道

一边是消费金融整个市场的蓬勃发展,另一边则是P2P“跑路”的新闻时不时传出。规模与风险之间如何平衡成为了摆在这个行业每个从业者面前的挑战。

不过,平安普惠似乎已经摸到了其中的“门道”。

在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赵容奭表示平安普惠的信贷损失率却是远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尽管没有官方的公开数据,但整个小贷、P2P行业的信贷损失率预计在14%-15%左右,但我们的信贷损失率表现在不断地改善,现在大概是5%左右。”

事实上,高增长低损失率的局面也是在一点点的摸索中形成的,背后的关键就是如何能选择好的客户并吸引他们。

赵容奭直言,其实在2014年接管整个业务时,其贷款余额仅230亿元,2013年到2014年的增长率也只有20%,但可怕的是信贷损失率却较高。

“3年前的客户体验是怎么样的呢?贷款的流程完全是线下的,借款人通过电销或者直销申请一笔贷款,前去线下网点并带齐所有我们要求的资料: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等等。然后我们再做是否通过贷款的决策,再致电客户审批通过并预约签合同时间,合同签妥后再放款。”

而从2014年到2016年,赵容奭用了三年的时间来进行改造。

赵容奭认为,当时的贷款流程会造成逆向选择,繁琐的资料和程序赶走了好客户,却使提供虚假材料的坏客户留了下来,这也是当时信贷损失率居高不下的最根本原因。

“现在我们判断客户信用的时候所用的资料都不是从客户那里而来,而是从例如央行征信系统、前海征信等数据库而来,客户无法作假。在这个前提下,客户只需要授权,根本不需要准备繁琐的资料,大部分低风险客户通过纯线上的操作方式上传一些名字、身份证等基本信息就可以完成审批流程,大大提高了客户体验,而好客户得到了好的体验就会来续贷。目前平安普惠大概1/4的客户是存量客户,对这些续贷客户我们几乎可以做到零成本运营,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大大降低我们的成本和贷款损失率,最终实现一个良性循环。”

在赵容奭看来,目前平安普惠5%的信贷损失率正是基于规模和风险平衡考虑之后的结果。“在这个行业,要规模上涨并非难事,但规模盲目上涨信贷损失率可能失控,也可以将信贷损失率做到1%的水平,但规模和利润就会受限。”

据赵容奭介绍,按照全球标准,信贷损失率的适当区间在8%-10%之间,8%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韩国是10%。但鉴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所以他希望将无抵押信贷损失率控制在6%以内,即使会因此而损失一部分的增长。另外,目前平安普惠有抵押贷款的信贷损失率不到2%,在赵容奭的规划下,有抵押业务在平安普惠的占比将会进一步扩大,同时将该业务的信贷损失率控制在1%-1.5%左右,以此优化和控制整个业务组合的信贷损失率。

力争百分百线上化

事实上,有抵押贷款和纯线上贷款业务i贷是平安普惠分别在2015年下半年及2014年末推出的产品线,并目前已成为了平安普惠的重要增长点。

“在今年的1800亿元新增贷款中,有700-800亿元是这两条新业务线贡献的,目前在每月的新增贷款中,大概有50%是无抵押贷款,30%是有抵押贷款,剩下的20%是i贷。我希望未来一到两年,这三条业务线的比例能达到40%、40%、20%。”

不过,在赵容奭看来,目前平安普惠的业务点仍然较为分散,明年他计划将进一步简化平安普惠的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并更好提升客户体验。“客户体验方面,不管是哪一个产品,哪一个渠道,都希望百分之百要实现线上化。那些因为风险的考量没有办法通过线上体验和流程服务的客户,所占比例本来就不大,所以我宁愿放弃。”赵容奭表示。

但这是否意味着要关闭线下的几百家门店?事实上,在贷款申请服务逐渐往线上迁移之后,平安普惠对门店也进行了相应的模式改革。线下门店数量已从最多时期的860家变为现在的500家左右,赵容奭表示明年年底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变成300多家。“门店数量在减少,但并不是说明我们在缩小线下规模,相反我们的线下人员数是不断增加的。”按照赵容奭的理念,在客户体验全线上化后,原来“小而散”的标准门店模式将合并为“中心制”门店,形成较大型的销售中心、催收中心等专业化门店,让服务更具专业性,也更便于管理。

而在平安集团互联网业务板块的场景化“浪潮”下,平安普惠明年也将与平安集团旗下其他互联网业务合作,打造包括医疗贷款、旅游贷款在内的场景化服务,但他也坦承,由于此类场景化业务需要高度“定制化”,因此一开始效率并不会很高,但是仍然在尝试拓展。。

尽管有潜力巨大的市场及自身的高增长放在眼前,赵容奭仍表示目前平安普惠的发展面临一些外部和内部的挑战。

“从外部来说,由于中国的征信体系还在持续完善过程中。央行征信系统可以查到银行贷款和信用卡信息,但有些信息则无法完全覆盖,例如客户在其他P2P和小贷公司的贷款,所以我们平安有前海征信,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没有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征信体系。”

在IT技术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是赵容奭目前工作的着力点。“今年平均下来,我们大概有接近1000人专门是做系统开发的,其中约400人是公司内部核心系统人员。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新东西,例如互联网化的客户APP、i贷,还有风控、远程面谈、微表情等等。但是即便有了这么多人的投入,这些也只能满足我们不到一半的需求,因为我们有很多的想法都想去测试,因此也计划明年在系统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