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抓私募“硕鼠” 证监会严密稽查防风险扩散

互联网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近年来,私募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私募基金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但在这背后,该行业违法违规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为了让私募基金行业告别“野蛮生长”,朝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基金业协会开始搭建私募自律管理规则体系,证监会也加大了打击私募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

从揪出信息披露违规到整治私募行业乱象,证监会的稽查力度持续增强,多个案件快速查办对企图以私募基金为工具进行违法犯罪的人形成了有力震慑。

信披违规元凶被查

2016年,交易所通过大数据系统对同一投资顾问(经理)名下的多只私募产品进行筛查,发现某投资经理实际控制两家私募机构,两家机构控制或决策的19只私募产品大笔买入单只股票,持股超过5%后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从业务范围来看,相关主体涉及私募机构、信托公司、期货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种业务范畴内的主体,有些不属于证监会管辖范围内的主体;从地域范围看,相关涉案单位和个人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哈尔滨、东莞、西安、深圳等全国各区域不同城市,发现和查处的难度均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青海证监局在4名可供调动的专职稽查干部基础上,从其他处室抽调精兵强将补充稽查力量,给调查组配备了法律、会计、金融、计算机等多个专业的专业人员,同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案情,各方面力量通力协作,调查组分赴多个省市调查取证,最终案件卷宗材料约55卷,调查终结报告104页。北京神州牧、广东泽泉分别领了50万元的罚款。

稽查防范风险扩散

2015年3月,证监会稽查人员在检查中发现,中逢昊在登记备案、合格投资者、资金募集、投资运作方面涉嫌违反《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即对中逢昊启动立案调查。中逢昊于2014年6月在基金业协会进行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调查期间,北京证监局接到群众举报,得知中逢昊发行的“保理债权分级计划1期”产品未按期兑付,涉及投资人200余名,涉及金额2000余万元,另有2.3亿余元兑付情况不详。北京证监局立即将涉嫌犯罪线索抄报北京市公安局。

经北京证监局调查,中逢昊主要存在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一是未按规定登记备案,部分报送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二是合格投资者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大量投资低于10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三是资金募集过程中存在公开募集,夸大宣传嫌疑;四是未按合同约定向投资者进行基金运作的信息披露,未按规定披露与项目公司的关联关系。由于中逢昊上述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无法真正、全面地了解公司项目运行的信息,风险积聚。投资者由于被虚假、夸大宣传所吸引,导致其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调查期间,中逢昊时任总裁、拟认定的违法行为主要责任人员胡东旭突然失联。胡东旭自从与监管机构谈完话后就一直以生病为由没来上班,公司事务由副总裁何江风暂时负责。之后,在2016年1月,中逢昊的兑付风险显现,涉嫌非法集资的犯罪线索凸显,涉及的人数及资金量都非常巨大。同时,公安机关接到了群众举报中逢昊非法集资报案后,决定对中逢昊立案侦查。

当时,中逢昊实际控制人曹津逢长期待在美国,经证监会工作人员反复劝说,曹津逢终于在2016年2月份回国,前往监管机构汇报了公司情况,并承诺要调配资金解决目前的兑付问题。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认定中逢昊涉嫌非法集资,将曹津逢依法逮捕。目前,该案已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

(:邓益伟 H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