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证监会通过修订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简称“定增”)实施细则及发布监管要求,明确收紧了近几年来发展火爆的定增融资,不仅对融资时间间隔、定增金额及定增用途进行限制,更重要的是,原先定增融资不断发展的基础——锁价发行将成为历史。未来通过定增融资的上市公司将受更严格的限制,参与定增融资的投资者也将由“折价套利时代”转变为“主动管理时代”,投资人将更趋理性。而企业的再融资需求有望部分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简称“转债”)等其他方式来获得满足。
转债将有望成为新政策出台后上市公司较为主流的融资方式,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融资成本较低。转债具备看涨期权,在票面利率上比一般债券来得低,比如九州转债首年票息仅0.2%;第二,发行转债融资有利于原股东。由于原股东拥有转债的优先配售权,在转债一二级市场存在价差的市场状况下,原股东能够获得类似股票的“打新收益”;第三,转债发行人的自发性约束,利于监管。希望通过转股偿还债务的上市公司,有动力妥善经营公司,保持股价高于转股价格,期望通过转股免除债务;第四,转债条款可以灵活设置,满足发行人融资需求;第五,转债融资不会分流股市资金,减少再融资对股票市场的冲击。
当然,并非所有定增融资都会转为转债融资,但从2016年的定增数据来看,全年超过1.8万亿元的融资规模,即便只有少部分改为转债融资,仍能对最高市值仅接近2000亿元的转债市场起到非常大的扩容作用。由于转债“进可攻,退可守”的证券特性,适合风险偏好较低,但又期望能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者,转债标的扩容是转债长期向好的关键因素。
但是转债市场的未来发展也并非完全无忧,有三点值得关注。第一,转债的估值。现阶段转债市场的标的较少,截至2017年2月20日,公募转债(含可交债)共24只,市值560亿元。标的稀缺造成过去一年转债的估值较高,可投资空间不大。但由于去年第四季度债市下跌,导致近期估值回落至历史平均水平,潜在新增的供给对于存量转债市场的冲击或十分有限,可密切关注;第二,转债的审批时间。目前对转债的审批时间较长,这是制约市场供给的最主要因素。但在收紧定增融资的政策下,相信转债市场的扩容速度有望加快;第三,股票市场的走势。转债的部分价值来自于正股表现,在转债扩容时期,股票市场走势将影响获利空间。
总的来说,定增融资收紧,监管层同时明确了转债的融资功能,给予了未来转债市场扩容的预期,也给予投资人投资转债的获利空间。但由于目前扩容速度不明,估值也仅处于历史中间水平,加之股票走势对转债价格影响较深的证券特性,建议投资人先关注具备良好股票投资能力且长期专注转债投资的可转债基金。在转债扩容进一步明确后,通过转债基金把握未来转债市场长期向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