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翻5倍 基金经理总人数升至1421位

互联网

摘要 【10年翻5倍 基金经理总人数升至1421位】伴随着基金业务的拓展和总规模的持续攀升,公募基金经理总人数已连续保持了16年的净增长,并在2016年继续攀升到1421人新高。 伴随着基金业务的拓展和总规模的持续攀升,公募基金经理总人数已经连续保持了16年的净增长,并在2016年继续攀升到1421人新高。

多位公募业内人士表示,与2015年相比,私募公司对公募基金经理的吸引力正迅速下降,2016年基金经理跳槽的主要方向为基金同业公司以及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公司等。

公募基金经理

攀升至1421人

伴随着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基金经理总人数已连续保持了16年的净增长。

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经理总人数2016年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截至2016年12月31日,基金经理总人数为1421人。而在十年前的2006年,基金经理总人数仅为260人,十年间基金经理人数翻了5.47倍,近十年基金经理人数年均增速为21.11%。

从具体数据来看,2016年全年,基金经理人数净增加204人,基本与2015年持平,2015年、2016年也成为基金经理人数净增较多的两个大年。2016年离职基金经理数为164人,同比2015年大降45.7%;新聘基金经理人数为368人,同比降低27.7%。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十年基金数量的大幅增长,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数量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基金经理人均管理基金数量为2.69只,与2006年的1.18只相比增长2.27倍。

事实上,基金经理人数的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公募基金行业的跨越式大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市场3820只公募基金总份额为8.87万亿份,与2006年底相比,基金数量增长12.4倍,基金总份额增长14.25倍。

从基金管理人数量和管理规模上看,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境内获得公募牌照的121家资管公司合计管理了9.1万亿元的基金规模;而在2006年,5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规模仅为8564.61亿元,十年间基金总规模扩张了10倍有余。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总经理表示,公募基金的持续繁荣离不开优秀的投研团队。作为人才密集型的行业,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就是各家公司的核心资源和关键竞争力。基金公司不仅要对现有的基金经理做好人才激励,还要培养基金经理的后备团队,为投资人配备更多的专业管理人,才能以业绩驱动公募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私募吸引力大降

同业跳槽成主流

虽然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去向的公开数据并不完整,但与2015年相比,私募基金的吸引力正在迅速下降。

数据显示,在可统计数据的基金经理离职去向统计中,2016年全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基金经理“跳槽”到了私募,但与2015年同期相比这一人数已经大大减少。

基础市场的低迷是影响基金经理择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北京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由于A股2016年缺乏趋势性行情,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私募基金相对优厚的激励机制很难兑现,有的小私募基金可能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这种状况对基金经理的吸引力自然会降低。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2016年市场中,离职基金经理跳槽的主要方向或是基金同业公司,以及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公司等。

华南一位跳槽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之前自己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小型公募,2016年跳槽的主要原因是想到大基金公司锻炼一下,因为在大公司可以获得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北京一位获奖公募基金经理前几月也跳槽到上海一家大型公募,这位基金经理表示,原来的基金公司缺乏激励机制,但新的基金公司实行了事业部制,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可以获得更大的投研授权以及更好的绩效激励。

该基金经理称:“据我了解,2016年离职基金经理去向最多的应该还是同业,比如从小公司到大公司,从传统公司到有业绩激励的公司,从老公司到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等。这几年新成立的公募基金人才需求大,‘挖人’也很厉害,股权激励、职位激励等,对投研人才非常重视。”

此外,在金融混业发展和公募业绩排名的压力下,也有不少公募基金经理选择离开公募,投身到资产管理公司的怀抱。

北京一位跳槽到保险资管公司的绩优基金经理称:“公募基金的考核压力很大,而保险资管管理的是自有资金,不会有每个月、每季度的各种排名和业绩压力;另一方面,这类公司的投资理念是做绝对收益,资产配置的收益要求不高,但对风险回撤很敏感,这种投资要求相对更契合自己的投资风格。”

(:DF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