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只当出资人 上市公司觊觎私募牌照

互联网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并购基金募资额呈爆发式增长。天风证券统计显示,截至11月20日,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发起或参投产业基金募集总金额达1923亿元,是去年的三倍。分析人士指出,并购基金持续火爆,一方面与上市公司外延式并购需求强劲相关;另一方面,政府资金和银行、保险等大体量资金不断注入,加速并购基金募资额不断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正积极获取私募管理人牌照,不满足纯粹的LP(有限合伙人)角色。一家成功备案私募管理人的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如果纯粹委托私募管理,由于缺乏足够的行业资源,并购效果会打折扣,上市公司派出有足够行业经验的人员参与基金全面管理,可以提高投资成功率和收益率。

本报记者 张晓琪

并购基金持续火爆

在产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上市公司联手私募成立产业并购基金的步伐明显加快。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11月以来,包括莱美药业(300006) 、柳州医药(603368) 、神州高铁(000008)、贤丰控股(002141)在内,已有超过15家上市公司发布有关参与或成立并购基金的相关公告。如重庆莱美拟出资2.49亿元,与工银瑞信、常州青枫、常州鼎配共同投资设立常州莱美青枫医药产业投资中心,总募资规模不超过10亿元;贵州百灵(002424) 控股股东拟出资2亿元与重庆生众合作设立并购基金,标的包括生物医药健康产业领域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据天风证券统计,截至11月20日,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发起或参投产业基金,有167只完成募集,募集总金额达1923亿元,是去年的3倍。

天风证券宋雪涛指出,传统周期性行业的上市公司通过设立并购基金完成转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微观层面,传统企业通过产业并购基金等方式,把利润投到新经济产业浪潮中;中观层面,在资本驱动下产业正在进行一轮产业浪潮的新旧更替;宏观层面,资源从旧经济转移到新经济,驱动以新经济产业为核心的宏观周期。

“在这场转型升级的大潮中,并购基金渠道尤其受到青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借助并购基金平台,上市公司可以撬动来自私募或银行的外部杠杆,解决现金不充裕的问题,以较少资金提前锁定优质资产;二是可以将项目风险与上市公司隔离,并购基金看中的项目大多是尚无明显盈利但极具发展潜力的早期项目,现在许多并购基金由上市公司大股东与私募合作设立,如果标的未来亏损,可避免并表后拖累上市公司业绩,一旦盈利,上市公司可择机将其收回体内。”深圳某私募机构投资总监告诉记者。

民享投资创始合伙人程韬告诉记者,并购基金募集总资金急速攀升,与大体量资金积极参与密切相关。“并购基金具有上市公司这个天然退出渠道,投资风险相对较小,自然吸引到政府引导基金、银行和保险等众多资金参与。”程韬表示,“今年一个明显趋势是,有大量政府资金参与到资本市场当中,我们现在做的几个并购基金项目,在资金结构上,政府资金占比达到40%-50%,上市公司以自有资金出一部分,银行通过结构化产品参与进来。通过这种方式,募资速度大大加快、募资额不断提高。而过去大部分资金需要通过民间募集,募资相对困难。”

与此对应的是,过去“上市公司+PE”模式下并购基金规模通常在10亿元以下,目前募资额达数十亿已不鲜见。11月以来,山东高速(600350) 发起设立5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明泰铝业(601677) 设立6亿元产业升级并购基金。

觊觎私募管理人牌照

并购基金持续火爆的同时,上市公司在积极获取私募管理人牌照,力图改变在并购基金中承担纯粹的LP(有限合伙人)角色。今年开始,有上市公司开始涉及私募领域,成立自己的私募子公司,并在中基协完成备案登记,发行私募基金产品。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目前至少有12家A股公司通过全资、参股子公司的方式取得了私募管理人资格。如机器人(300024) 日前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新松投资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并于近日在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早期上市公司参与产业并购基金无非是作为纯LP出资,委托纯私募管理,但由于并购基金缺乏足够行业资源,并购效果会打折。”深圳一家成功备案的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更多上市公司愿意成立合资管理公司作为并购基金管理人,派出有足够行业经验的人员参与基金全面管理,投资方向及成功率有所保障,同时上市公司可以按参股比例获得管理人对应的回报。”

“伴随并购基金持续火热,越来越多私募机构参与其中,但总体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在不少并购基金处于空置状态,甚至有上市公司终止并购基金,除了公司战略或拟并购标的发生变化外,相当部分原因是选择的合作私募缺乏并购基金的运作能力。”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募资环节为例,较多私募机构一开始信誓旦旦,向上市公司担保能够募到几个亿,但实际上根本找不到钱,基金只好被迫终止。这种情况促使上市公司自行搭建私募管理平台,进行全面管理。”

数据显示,今年已有9家上市公司终止成立并购基金。如金科文化(300459)指出,随着宏观形势与融资环境变化,导致与合作方对基金设立细节安排未达成一致,故而终止并购基金;科欧股份由于后续筹备过程中,相关投资方对投资事项未达成一致意见,以及考虑到目前公司发展情况和资金情况,决定终止参与投资设立该并购基金。

“此外,上市公司自行成立私募子公司,一大原因是考虑到同外部私募合作,需要与对方进行利润分成。如果上市公司本身具备基金管理、营运能力,会更倾向自行操盘,目的是获得更高收益。”程韬说。

  “上市公司+PE”占主流

目前看来,并购市场前景依然广阔。数据显示,2015年实施产业并购的上市公司有857家,并购金额为1.37万亿元;2016年实施产业并购的上市公司有797家,并购金额为1.55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296家上市公司实施产业并购,并购资金额达5621亿元,另有近60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产业并购预案。

上述私募机构负责人指出,“上市公司+PE”的并购基金模式仍然占据并购市场的主流,选择成立私募子公司的上市公司属于少数,这样的公司一般配备了比较专业的基金管理团队,未来有较为密集的扩张并购计划。即便上市公司拿下私募牌照,绝大多数会选择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通过并购基金进行收购,另一方面培育和磨合自身管理团队。

前海合祁(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执行董事秦飞指出,再融资新规限制上市公司配套资金的募集,并购基金因此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主要资金来源。“除了满足上市公司并购需求外,并购基金成为上市公司配置高收益资产的渠道之一,部分资金充足的上市公司热衷于将闲置资金投入并购基金以期获取超额收益,因此并购基金的投资和规模将持续上行。”

“通过并购基金进行项目并购,需要重点关注并购项目本身质量,并购标的各项经济指标是否达标以及未来成长性等,特别是不要掉入标的财务指标造假的陷阱。”秦飞表示,“未来上市公司并购渠道还是会以并购基金为主,在发展趋势上将会向产业联盟方向转化,即多家上市公司参与同一并购基金,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以规避短期收益波动给上市公司带来的风险。”

程韬指出,近期国民技术(300077) 合作方失联事件为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私募机构鱼龙混杂,上市公司选择合作对象时除了要关注私募管理人运作能力及双方匹配度,如大家能否就前后端的利润分配达成一致,还要重点考虑安全性问题。“从安全性角度来说,上市公司要注意考察私募机构的诚信问题,可通过了解其以往的操作案例进行判断。”程韬说。

(:赵然 HZ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