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权益投资路在何方:人才掣肘 走机构发展路线

互联网

摘要 【基金权益投资路在何方:人才掣肘 走机构发展路线】数据统计显示,虽然2016年公募基金整体规模突破9万亿,但2016年全年新发基金首募总规模达10609.38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仅为9.42亿份,为自2001年以来的新低。在股、债、货币以及混合型等传统基金类型中,股票型基金最为惨淡,2016年股票型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仅有6.21亿份,混合型基金平均首募规模7.93亿份,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的首募规模依然能达到10亿份以上。 “你上周去的公司情况怎么样?”元旦刚过,老黄就急忙召集部门八位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一起开会,大家边吃盒饭边谈论上周刚刚调研的上市公司。作为公司权益投资部负责人,老黄对公司2016年权益类投资不管是规模还是业绩都不满意,他感叹道:“如今权益类产品要做大规模,真是太难了,渠道已经拿不到量了!”面对春寒料峭的市场,尤其是在委外大潮下,如何提升公司权益类投资的竞争力,成为棘手难题。

人才掣肘

数据统计显示,虽然2016年公募基金整体规模突破9万亿,但2016年全年定投首募总规模达10609.38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仅为9.42亿份,为自2001年以来的新低。在股、债、货币以及债券基金等传统基金类型中,私募评级最为惨淡,2016年股票型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仅有6.21亿份,债券型基金平均首募规模7.93亿份,基金超市和偏股型基金的首募规模依然能达到10亿份以上。

“权益类基金不受待见,原因是多方面的。”老黄坦言,业绩自然是最直观的影响因素,但业绩不佳的背后除了市场因素,最根本的还是人才青黄不接。

数据显示,2016年公募基金行业有164位基金经理离职,但新聘的基金经理数量则达到356位,其中嘉实和工银瑞信新增基金经理最多,两家公司全年均各自新聘了13位基金经理,南方则新聘了11位基金经理,招商、民生加银、博时、华夏、易方达、广发6家公司全年新聘基金经理8至9位。在人才流失的背景下,大量缺乏经验的基金经理被迫走上了前台,从而导致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日趋缩短。尤其是权益类基金,比如在截至2016年12月30日的最近三年中,连续任职的权益类基金经理只有128位,将时间拉长至五年,这个数字则减少至53位。

老黄深知,提升权益投资能力首先要靠人才,而近几年来公募基金经理频频跳槽,投资老手纷纷出走,取而代之的基金经理略显青涩,缺少应对复杂行情的经验,最终也难以带动权益类基金的发行。

在对2017年大势依然以震荡为主的判断下,老黄希望通过投研制度的改良来增强新人的投资能力。原来投资部会定期召开月度和季度荐股会,从下半年开始又新增了每周的午餐会。“每周一大家一边吃吃饭一边开会,首先简要介绍调研的公司情况,第二是选一个前瞻性或者热点主题,邀请内部研究员或卖方研究员参与进来深入讨论,多角度挖掘投资机会。”老黄说通过这种内部讨论,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加强融合,取长补短,把每个人投资能力都提升起来。此外,公司为数不多的几位资深基金经理还要轮番调教研究员,手把手培训这些“新兵”实地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

希望能通过制度上的优化来保障公司投研能力的传承,如果能建立一个好的机制或者平台,人才就可以有效稳定地扩充,因为每个人都能利用平台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这个平台上把事情做好,公司也不会因为一个基金经理的离职而陷入投资人才断层的境地。

另一家基金定投的投资部负责人老张则透露,公司权益投资部也将通过加强团队融合来提升整体的投资实力。他认为,随着市场持续震荡,依靠单一一种策略难以持续取胜,基金公司不同策略兼容并包显得异常重要。公募基金经理要有一种全天候作战能力,在各种市场环境下都能够适应,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希望每个人都能凸显出各自的投资风格,因为市场特征导致多元化特点,大家也都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把自己的特点保留下来,且互相融合,尽量完善。”上述投资老总如是说。

走机构路线

2016年,在委外资金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迅速膨胀。而权益类产品做大规模却越来越难,不少大型基金公司权益投资部门也开始瞄准机构客户。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船舶制造的委外结构将有所调整,权益类投资占比将提升。

老黄所在的公司也制定了2017年的机构发展路线。“”猪都能飞“的风口以后是不会有了,投资预期也必须降下来。”老黄判断,随着机构投资者比例的提升,未来的投资也将越来越价值化。

老黄之所以有如此判断,是因为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在提升,资金的性质在发生变化,从散户到机构,他认为这是一个价值转变的过程。

比如A股做成长股的投资者原来很喜欢找风口,找那种有爆发性的高成长性行业,反正里面不管好赖一把股票全部买,都会获得比较好的收益。但目前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速在放缓,新兴领域或者高速成长领域越来越少,整体上由一个增量经济变成存量经济,从去年到今年这种高成长性行业越来越少。好一点的行业有20%的增长就很不错了,这以后会变成一个常态。

未来的市场风口会越来越少,投资会越来越价值化,投资者必须跟上市场变化调整预期收益率,调整投资策略。投资时更注重上市公司的质量,看重行业成长性和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包括环境承受能力、核心壁垒、技术能力等因素,同时预期回报也要相应降低。“以后选股票不见得每年都能表现最好,如果每年都能够稳健增长,长期累积起来业绩也相当可观。”

“我们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已经制定了一个制度,所有的基金经理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三个人,每个季度要花两到三天的时间去拜访一次上海、北京的机构客户,增加机构客户对公司投资理念的了解。”老黄表示,相比某些基金公司,公司的机构客户占比还非常低,未来也要增强对机构客户的服务,另外,工艺商品 、银行资管等机构客户代表着市场上越来越重要的一类资金,通过跟他们沟通,可以对市场有更好的把握。

(:DF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