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变盘概率加大 磨底行情下的投资策略

天天基金网

久盘必跌,风险反复在盘中释放,也因为在2600~2800点区域,沪指多次在2780点附近止跌重返2800点,但成交依旧持续低迷,维持相对地量水平。说白了,人气不够,短期没有催化剂推动指数上涨。同时,经历了多次股灾后,市场杀跌动能逐渐减弱,深度被套躺下装死的居多,尤其是在部分市场人士满仓抄底的言论支持下,很多人已经无卖出意愿了,所以交投不活跃,地量出现。

此外注意到近期关于国家队的持仓分析。在当前地量下,近3万亿的持仓已经没有任何减持或者高抛低吸的可能,也就是说,国家队也是深度被套,某种程度上也给市场壮了胆,市场自然难现有力度的抛压。只是由于在权威人士观点的影响下,市场依旧在担心政策成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到多头士气。

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注意到多空变化也出现微妙现象。满仓或者重仓持有者,其实害怕再来一次下跌,空仓或者轻仓者其实希望有一轮下跌而后进场。通俗地讲,在这样的点位下,空头是持仓者,市场如果有反弹,他们随时可以逢高减;多头是持币者,市场如果有下跌,他们可以逢低买。这就是维持盘局的奥秘所在。此时多空的相对平衡和转换,需要更大一级的催化剂来打破,而这种变化可能交由6月的市场。毕竟沸沸扬扬的美联储加息与否、MSCI纳入与否都将在6月15日前后议定,或将对市场起到较大的影响。随着催化剂逐步落实,6月可能是变盘点,届时一些转机可能会出现。

从技术上判断,横盘必须放量,按照交易体系中的表述是“价平量增”才有可能变盘,否则,向下打破盘局的概率偏大。所以,提醒投资者密切注意市场成交量。若不能放量,尽管下跌空间不大,但仍有可能深入到2600~2800点区域。短暂的多空平衡被打破之后,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波动交易,才有可能迎来一些交易性机会。或者放量突破并盘离3097点下跌以来的压力线,市场也才能逐渐走好,L型的波动依旧延续。

把握概念股机会,莫当接盘侠

相对的多空平衡,给了主题炒作机会。但由于大盘不稳定,或者不确定的走势,概念股的炒作仅仅局限于小范围。特斯拉确实掀起了持续炒作高潮,原来的充电桩没有炒了,锂电池却获得市场深度挖掘。这里面有涨价因素,加之新能源汽车可能成为未来的替代或者说是传统汽车的升级品种,给予了很多期望值。在特斯拉的影响下,宝马、奔驰等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在进行转型,似乎这一趋势不可逆转,也就造就了一种预期。资本市场的预期很重要,预期行业的景气度从原材料着手,关于新能源汽车的锂电、稀土、磁材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目前看,如果深度挖掘相关个股,确实能有不错的收益。

在这一板块方面,可以说深度挖掘了长信科技(300088)、江特电机(002176)。虽然二者走势落后于天齐锂业(002466),但是后市可能厚积薄发。在稀土永磁板块方面,北方稀土(600111)、ST五稀(000831)等不排除仍有作为。

关于特斯拉的主题投资,市场赋予产业替代和景气的预期,尽管涨幅不小了,但仍有可能在后市继续发挥余力,尤其是资金深度介入之后,也有拉高出货的需求。只是对投资者而言,需要在交易环节去好好把握,不要当了接盘侠。(证券市场红周刊)

——————————————

六月变盘概率加大,谨防市场先抑后扬

最近股市的磨底行情,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紧”。首先是大盘走势纠结,涨跌都不流畅,五穷六绝的压力渐大。其次是市场资金面趋紧,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新增资金迟迟不愿入市,成交量越来越萎缩。再次是监管政策明显收紧,并购重组借壳再融资乃至新股发行的政策都比以前更严了,打击违规力度加大,概念炒作风险凸显。此外,权威人士定调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既不是U形也不是V形,而是L形,美联储6月加息的呼声渐高,人民币汇率创5年新低,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等等,这些都为股市的磨底行情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必须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一,仓位不能太重。股市走势不佳,最难受的是满仓与重仓投资者,过去股市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股市熊长牛短,不会在熊市空仓或者轻仓是投资者亏损最主要的原因,而广大散户普遍亏钱的根源也在这里。面对当前的股市,不少人以为2800点左右指数不算高,从长远看只输时间不会输钱,看法虽有道理,但我们A股还有个特点就是不能去猜顶抄底,常常是涨跌过头,操作不当损失惨重,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巨大。因此在股市低迷不景气的时候,控制仓位最为紧要,散户钱少,最好宁愿错过不能做错,错了难得翻身,错过本金还在,机会随时会有。所以即便是战略性建仓,建议投资者当前仓位不宜太重,三到五成比较适宜,特别不要被一天的暴涨暴跌所影响,只有当大盘连续3天放量上涨,站到所有中短期均线上方,赚钱效应明显的情况下才可不断提升仓位。

二,期待不能太高。到股市都想赚钱,赚钱要有个目标,这个目标应根据大势不断调整,牛市翻倍可能很轻松,熊市不亏甚至少亏都不容易。当前股市环境不好,投资者一定不能期望过高,动不动就想赚个百分之三十、五十,而是要顺势而为,有时能够保本甚至少亏一点出来都是胜利。不能把做反弹行情当成做趋势行情,反弹有个百分之五、百分之十就要满足,随时准备落袋为安。

三,跟风不能太紧。追涨杀跌是很多散户朋友的最爱,也是一些投资者成功的秘诀,但当前跟风追热点要多个心眼,如前段时间因为注册制、战略性新兴板推迟,大家自然而然想到借壳重组,所以壳资源板块风生水起,谁知道当后知后觉的人冲进去打算大捞一笔的时候,管理层突然收紧借壳重组,抑制炒作,相关概念股连续暴跌,盲目跟风者损失惨重。因此,在管理层监管常态化、重点化、随机化的条件下,概念跟风炒作一定要慎之又慎。

四,预期不能太空。散户容易走向极端,现在股市环境不好,很多人悲观绝望,一些人甚至看低到2000点以下,有的干脆说转型时期没有牛市,还有人甚至对政府发展证券市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信心都动摇了,这实在没有必要。经济L形,股市不一定就L形,美国资本市场走势就是最好的例证。大家一定要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对中国资本市场保持信心,对管理层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能力保持信心。因此,2800点以下,越跌就越是机会,人弃我取,慢慢建仓。千万别被那些走在市场后面亦步亦趋的股评人士忽悠了,把廉价的筹码拱手让人。(证券市场红周刊)

——————————————

市场到选择方向的时候了

“现在大盘已经横盘了13天,到了选择方向的时候了”。有私募表示。而记者也注意到,大型私募也把防御股列入调研的对象。

本周四大盘跌破2800点后,多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实际上私募圈对于大盘破2800点位置有一致性预期。大家一方面需要市场下跌寻找安全空间,下跌空间大,反弹空间就会大一些。目前来看,这个位置向上反弹空间有限,因为3000点压力比较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寻找新的反弹空间,就需要市场下跌,这样安全空间大一些,收益空间也会大一些”。深圳某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这样表示。

对于本周四的行情,该基金经理还表示,“虽然今天跌得比较多,但仍然在2800点范围内1%、2%的波动不算是太明显的状况”。另外,从机构角度,目前阶段场内、场外资金都在观望。公募基金由于做相对收益,如果没有大的赎回压力,砍仓动力不会很足,因为现在砍仓跌下去再反弹上来,指数还是会回到这个位置。私募方面,大多数私募仓位不重,做空能力有限,现在市场氛围形成了焦灼的平衡状态,能否打破这个状态还是要观察。

除了投资者的一致性预期外,基本面也是其看空的理由。例如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压力、经济基本面仍然较差,以及此前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监管压力对整个市场的去杠杆等多项措施,带来的流动性压力等等这些因素,都不支持市场有大级别的反弹,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还升不上去。“目前市场的现状就是基本面及流动性都不支持风险偏好大幅度的抬升。风险偏好的抬升在存量博弈的情况下需要下跌一个台阶,这样会有更多的风险收益比,也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场。”该基金经理总结。

启元资产姑苏春晓对记者表示,六月份的不确定性太多,面临美联储加息、欧洲杯、大小非定增解禁潮、人民币贬值等多重风险,继续震荡筑底的概率较大。周四市场没有破位,只是将时间点延后而已。“从盘面上看,周四的深V也是假象,在震荡筑底阶段也不是一帆风顺,好比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不时会出现美丽的妖精勾引弱智贪色的猪八戒。”该基金经理这样生动地比喻。“每次牛市的到来总比大家想象的要来得晚,现在大盘已经横盘了13天,到了选择方向的时候了。”

对于做股票单一策略的私募机构来讲,仓位控制是其生存的重中之重。记者发现,私募中大多数已提前减仓,恒添财富投资基金经理魏威表示,该私募本周初就把仓位调到很低了,他认为“久盘必跌”,目前中线只适合轻仓,在趋势好转之前,投资者要抑制住抄底的冲动。

另一匿名基金经理也表示,2780点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周四已经是第三次尝试这个支撑,未来一旦跌破这个中轴,那么向下的空间就会被打开。

此外,另一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经理表示,目前看指数并未摆脱箱体运行。周四、周五量能再现地量,一方面说明阶段性空头力量已大幅度减弱,但另一方面说明了市场情绪仍然十分低迷,很难有大级别的反弹行情,市场还是以观望为主。

除了仓位上都保持较低水平外,私募更加注重精选细分行业。数据显示,百亿级私募机构纷纷将目光投向防御性行业,其中医药生物和食品饮料受到私募大佬密集调研。例如,星石投资、千合资本调研了食品饮料行业个股“酒鬼酒”,景林资产、朱雀投资共同调研了医药生物个股“云南白药”;燕京啤酒“、”珠江啤酒“和”泸州老窖分别受到老牌私募淡水泉投资、景林资产和景泰利丰资产的调研。

海中湾投资副总经理段成玉对此表示,“白酒、食品饮料板块有估值优势,相对坚挺,后市相对看好。”

相反,对于市场上很妖的锂电池板块,某私募基金经理也很无奈, “这些个股的节奏很难把握,持续性也是个未知数。主力撤退后才发现这些是熊市中的妖股”。(证券市场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