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半年成立私募产品70%亏钱运作

采编

时至今日,在2015年上半年发行的私募产品,基本上都面临半年或一年的封闭期结束,产品开放赎回,但只有少数赚了钱,大多数则亏了钱。数据显示,在公布净值的产品中,将近七成产品净值低于面值,处于亏损状态。时至今日,在2015年上半年发行的私募产品,基本上都面临半年或一年的封闭期结束,产品开放赎回,但只有少数赚了钱,大多数则亏了钱。数据显示,在公布净值的产品中,将近七成产品净值低于面值,处于亏损状态。

有私募人士表示,数波股灾之后,不少去年上半年买产品的客户都亏了钱,私募实际上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解套,否则或将遭遇客户“用脚投票”赎回离场的局面。

2015年上半年是单边向上的牛市,私募产品的发行持续井喷。数据显示,仅信托和自主发行两个渠道,去年上半年发行的私募产品就有11475只(包括母基金和子基金),其中股票策略产品有8422只,占比高达73.39%。这上万只私募产品,遭遇了3轮触不及防的暴跌,多数现在活得并不好。

这1万多只私募产品中,有4359只产品没有对外公布净值,其中包括此前遭到质疑的猛犸资产陈扬帆旗下15只产品。在7116只公布净值的产品中,有4952只产品的最新净值低于面值(通常是1元或100元),占比将近70%,其中股票产品数量4100只,可见绝大多数都是股票策略产品。

在近5000只发行面值之下的产品中,有两只产品亏损面最大,成立以来亏损幅度分别达到92.66%、92%;同时,亏损幅度超过50%的产品有118只,亏损超过30%的产品有642只,超过20%有1500只。

2015年上半年发行的私募产品可谓命途多舛。很多私募净值从高点跌落,并在之后随市场反弹、下跌,反复折腾下来,在半年或一年封闭期打开之际,若这些产品最终净值位于发行面值之下,基金打开申购赎回时,他们也必须面对这一亏损。

记者采访了多位私募人士,他们多表示,类似猛犸资产的情形,封闭期结束,管理人赚钱,客户却亏钱,去年以来有一些。“私募基金在牛市和反弹中业绩创新高,期间管理人计提了业绩报酬,但后面净值又跌到水位线之下,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我们一般是无论是否在封闭期,均按月计提业绩报酬,但计提时净值法用得比较多。”广州某私募董事长表示。

格上理财研究员张彦也告诉记者,私募公司盈利而投资者可能面临亏损的情况,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均一直存在。因为私募公司无法实现让不同时间点进入的投资者均盈利;在追高进场后,再遭遇下跌行情的洗礼,将可能面临严重的亏损。

据了解,面对亏损产品,尤其是跌幅较大私募产品,有的私募主动拿出自有资金给客户减亏,并向投资者致歉,比如去年混沌投资发表致歉信,自掏腰包、追加1.5亿资金,分别投入“混沌价值一号”及二号,并承诺不把净值做上去不赎回,还要让渡投资收益。但更多私募则选择沉默,继续运行产品,期望能把净值做回去,但跌到清盘线或预警线的私募,由于仓位和风控要求,净值回升之路或将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