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九点半互联网金融。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九点半导语:持牌的优势在哪里?这个话题,无论是消费金融公司还是线上的消费金融平台,都在考虑。电子商务提供的支付场景,让线上的消费分期变得更加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和操作。当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P2P平台甚至电商平台都在盯着中国消费者的钱袋。双十一给了行业强心剂,国人都爱买买买!目前,第17家消费金融公司要落地了!
第17家消费金融正规军落地!
在双十一的前一天,新三板上市公司神州优车(838006)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投资设立河北幸福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和《关于签署设立河北幸福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相关法律文件的议案》,公司拟出资人民币 9900万元,持股比例为33.00%,与张家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蓝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以发起方式设立河北幸福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亿元。
这也意味着河北幸福消费金融公司将成为业内第17家持牌消费金融“正规军”!每次谈到消费金融公司的数量,粉丝们总是很吃惊,线上那么多家的消费分期,为啥持牌的只有17家?剩下那些是啥?
简单一张图来看懂当前消费金融的格局:
其中,特别给大家普及下,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与其他形式的消费金融相比,消费金融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持证上岗”!但由于征信成熟(意味着保守),所以消费金融公司审批速度普遍较慢。优点就是十分靠谱,而且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讲,资金成本一般来讲不会太高,尤其是银行系的。
目前消费金融的主流模式有:直接贷款和消费分期,如图: 九点半君了解到的情况是以前前消费金融公司都比较偏爱直接贷款的模式,与线下的商户分期合作早些年较少,日前渐渐增多,这也就是大家提到的“消费场景”。
为何都爱“消费金融”这块蛋糕?
既然本来只有发了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做消费金融,为何越来越多的P2P平台、互联网电商在涌入呢?
几组数据可能说明问题:阿里巴巴双十一成交额(GMV)最终定格在1207亿元人民币,其中移动商品交易总额占比达82%。
根据阿里巴巴方面透露的数据,“双十一”的金融参与力量正在发生变化,从单一的支付通道保障逐渐发展到综合的新金融体系。消费信贷、消费理财和消费保险等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不仅大幅提升了近5亿人的消费体验,更是激发了千亿级的消费力。花呗、消费保险等新金融服务,将双11的消费力提升了20%。
另一组综合性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来自全国311个城市的用户使用了信用卡代偿、现金信贷等消费金融服务。其中50%的用户是三四线以及三四线以外城市的用户。
更具说服力的是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在投资和出口增长明显回落的情况下,消费比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大动力。
据央行数据显示,消费信贷万亿市场规模在几年内仍将会实现翻倍增长。所以今年3月份,今年3月,央行及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大对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消费领域的细化政策措施。
有数据显示,到今年上半年,全国从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机构超过100家,市场参与主体包括了商业银行、汽车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巨头、P2P网贷机构及其他互联网公司等,预测到2017年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将增加到2万亿,到2018年则增加到3.8万亿。所以大家都在争抢的情况下,消费金融的“蓝海”正在逐渐变“红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分期很火的情况下,平台以及消费金融公司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近日融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了消费金融50强名单,附在最后,供参考。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九点半互联网金融
(:于振冬 HF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