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规模超8万亿创新高 去年整体净收益超三成

采编

【公募规模超8万亿创新高 去年整体净收益超三成】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里,A股走势可谓步步惊心,主投二级市场的公募基金净值也是上下翻飞,不过整体来看公募基金在资本市场的大潮中表现得较好,去年整体净收益超过三成,大幅跑赢指数。(信息时报)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里,A股走势可谓步步惊心,主投二级市场的公募基金净值也是上下翻飞,不过整体来看公募在资本市场的大潮中表现得较好,去年整体净收益超过三成,大幅跑赢指数。

镜鉴过往,烛照未来,本报梳理了去年公募基金的五大关键词,让投资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去年一年公募基金的表现。站在这个辞旧迎新的节点,公募基金依然是承载大众理财的一种重要工具,希望2016年的表现会更好。

关键词一:规模激增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显示,2015年底各类基金总净值规模达到8.4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年度增幅达85.27%。基金公司在最后一个月打响冲规模大战,使得当月公募规模激增1.2万亿元之巨。

点评:推动基金规模迅猛增长的动力来自几个方面:一是货币市场基金的爆发式增长,货币基金规模从2014年底只有20863亿元,到2015年11月底则达到34825亿元,增长13962亿元,贡献了2015年基金规模增量的一半;12月底,这一数字已改写为44822亿元,单月增长1万亿元以上。根据统计,2015年新成立基金802只,合计首发规模1.62万亿元,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分别比2014年增长1.33倍和3倍,首发规模超过了2012年到2014年3年的总和。

关键词二:三甲暴赚

公募基金在2015年得以大发展,和基金的赚钱效应不无关系。根据最新的基金排名榜单显示,去年易方达新兴成长最后时刻实现大逆袭,成功登顶冠军宝座,收益率高达171.78%;排在第二名的是富国低碳环保,收益率为168.56%;第三名则是新华行业灵活配置,收益率160.26%。

点评:据了解,易方达新兴成长效仿当年夺冠的华夏大盘精选,自年初便实施了暂停申购措施,中间一度开放大额申购又快速关闭。此前,最著名的关闭申购基金是华夏大盘精选。2007年1月19日,时任基金经理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关闭申购,并最终以226.24%的收益率夺得当年冠军,但关闭申购保业绩的做法受到市场质疑。

关键词三:折算

去年是分级基金发展元年。由于市场的大幅波动,让分级基金享尽恩宠,也一度被打入冷宫。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折算造成的。

去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借助市场走牛大量发行分级基金,股票分级基金数量和规模大幅增长——在沪指5000点时,分级基金规模达到约4000亿元,相比2014年翻了四番。分级基金也频频上折,不少基金甚至上折了两三次,其中个别杠杆B的净值一下子涨了400%。巨大的赚钱效应,让投资者对于杠杆基金趋之若鹜。但好景不长,随着6月15日大调整的到来,股票分级基金净值和价格大幅杀跌。由于在下跌过程中,杠杆比例不断加大,投资者损失惨重。特别是三季度,市场多次出现千股跌停的惨剧,持有分级B的投资者因为杠杆,遭遇价格连续跌停无法卖出,临近下折买入的投资者,一夜间遭受巨大的损失。

点评:下折潮将分级基金快速发展过程中掩盖的诸多问题和风险进行了集中暴露,使不少投资者视分级基金为洪水猛兽。证监会于8月21日宣布,分级基金机制比较复杂,普通投资者不易理解。证监会暂缓此类产品的注册工作,相关部门也在研究有关政策。不过直至现在还没有定论。

关键词四:互认

低成本投资港股的时代,终于在2015年底实现。去年5月22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就开展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工作签署合作备忘录,同时发布《内地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自7月1日起施行。12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了首批注册基金名单,这意味着内地个人投资者将很快在更低的门槛下实现跨境投资。根据中国证监会信息,首批共有7只内地与香港互认基金出炉,其中3只北上4只南下,单向规模都在170亿左右,兑现了年内开通基金互认的预期。

点评:业内专家纷纷表示高度看好互认基金的投资价值,与沪港通50万元、外币银行理财100万元的“高起点”相比,“北上”基金大幅降低了出海投资门槛,甚至有“北上”基金产品投资起点仅为10元。不过,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内地投资者若要购买香港互认基金,还是需要单独开立账户。

关键词五:上市

基金公司上市的问题也终于在去年成行。2015年11月24日,中邮基金登陆新三板,首家公募基金挂牌成功。尽管中邮基金以协议方式挂牌,且目前尚无在外可流通股份,但仍然引起市场强烈关注。根据公开转让说明书,中邮基金于2006年2月13日获批成立,目前的股权结构为首创证券出资1.41亿元,占比47%;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出资8700万元,占比29%;三井住友银行出资7200万元,占比24%。2015年3月20日,中邮基金股东大会提出变更股份有限公司,8月6日完成变更,再到最终挂牌上市,前后仅花费8个月时间,不可谓不迅速。

点评:2015年基金爆发式增长,私募基金申请公募牌照也出现加速现象,多家私募基金公司亮相新三板,使得整个基金行业波澜壮阔地向前发展。但与此同时,基金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受到惩罚,行业监管收紧,渐渐由“草莽生长时代”转向“正规军”作战。

关键词六:清盘

2014年基金业首次出现公募基金清盘现象,2015年,伴随基金大扩容和基金产品数量猛增,公募基金的分化越来越严重,强者恒强,而弱者的规模则不断缩水,一些基金的规模甚至只有几千万,沦为一个“空壳”。在基金注册制的背景下,这些壳资源基本上没有价值,不管对个人投资者还是基金公司都是一种负担。因此,2015年共有30只公募基金终止合同,遭遇清算,清盘率达到了1.58%。从清盘的基金类型看,短期理财债基、定期开放债基、货币基金成为清盘的主要产品。

点评:某公募基金负责人表示,业内对公募基金清盘的看法偏向正面,在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剥离坏资产、无需顾及产品线丰富的虚名,这本身并不是坏事。对基金公司而言,这类迷你基金继续存续,只会让基金公司倒贴更多的钱进去,所以没有必要让这块业务持续亏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