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香港年内或还有55只新股上市

采编

普华永道表示,维持香港今年有130只新股上市,料今年香港IPO集资额续蝉联全球第一。普华永道表示,维持香港今年有130只新股上市、集资额超过2200亿港元预期,对香港第四季新股市场有信心,料今年香港IPO集资额续蝉联全球第一。

据智通财经了解,今年前三季度,共有75间新上市公司,较去年同期的84间,减少9间。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数目增加4间,至25间。首三季集资额1343亿元,按年跌14.13%。

不过,普华永道指出,企业参与IPO态度积极,申请个案持续增加,但定价、集资规模及招股进度受经济前景等因素影响。

该行又表示,大型IPO仍以金融类企业为主,中小型IPO活动频繁、企业种类多元化。此外,更多海外企业来港寻求上市集资的机会,香港IPO市场广度及深度有所扩阔。

该行预期,第四季上市焦点继续为金融服务业,其领导趋势将会持续至2017年。同时,市场已消化美国加息因素,而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并未为市场带来重大冲击,上半年不明朗因素已逐渐消除,惟投资者对环球及本港经济前景态度依然审慎。

此外,国务院已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并已取消总额度上限,料“深港通”及“沪港通”有助资金流向,长远有助吸引不同类型投资者,增加港股交投,有利市场气氛。

 【市场研究】

A股与H股IPO不同表现的启示

9月28日,邮储银行在H股挂牌上市,全天险守发行价,收盘价4.77港元,较发行价仅上涨0.01港元。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A股市场,大家一定会惊呼市场极度低迷,但在H股市场,这事再正常不过了,破发也不稀奇,与市场是否低迷关系不大。这反映出A股与H股市场的巨大差异,你可以说H股市场是理性的,也可以说A股市场是非理性的,但就是不能互为参照,在什么市场就说什么话,不能以H股做为参照否定A股,也不能以A股为参照否定H股,必须因地制宜,理性应对。

A股IPO不能市场化

邮储银行并不是因为不受市场欢迎才险守发行价的,邮储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零售银行,个人客户数达到5.05亿户,拥有中国商业银行中最大的分销网络、客户基础和优良的资产质量。邮储银行本次募资净额为566.27亿港元,按照最新的汇率计算,相当于人民币488.16亿元,是2016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本次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逾3万份认购申请,录得1.6倍超额认购;国际配售部分获近5倍超额认购。包括中船重工、上港集团、海航集团、国家电网、中国诚通、长城环亚和索罗斯基金、美国惠灵顿基金、德邵资本、奥氏资本、千禧基金等中外知名机构成为基石投资者。

由此可见,邮储银行IPO很受欢迎,但上市首日的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与A股市场明显不同。H股市场的IPO在很大程度上由市场化因素起决定作用,如果市场大环境不好,发行定价不合理,IPO就存在失败的风险,发行主体须充分考量这种市场风险。A股市场则不存在IPO失败的风险,只存在IPO被行政暂停的风险,只要监管部门没有叫停IPO,发行主体都是只争朝夕尽快发行上市。尽管目前A股市场成交低迷,但新股不败神话依旧。因此,H股IPO可以遵循市场化原则,A股IPO就不能遵循市场化原则。如果这两个市场IPO盲目互相攀比,就会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

按照市场化原则,A股市场新股上市如此暴涨,是供不应求,理应加快IPO速度,扩大新股供给。事实上IPO也确实有所加快,由原来每天发行1只扩大到每天发行2只。但是这种扩容加速已经引起投资者的不适,导致二级市场承压。IPO加速对新股暴利也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新股的连板天数有所减少,开板时间相应提前。如果就此以为加快IPO是个好办法,继续加码,那就有可能打破市场的脆弱平衡,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最后又回到暂停IPO的老路上去。

脆弱平衡不能再打破

目前A股市场处在一种脆弱的平衡之中,是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才艰难达到的,市场各种平衡因素都不容轻易改变。IPO从每天1只增加到每天2只,是对原有平衡因素的改变,市场在短暂波动以后又重新达到新的平衡,这是相当不易的。有关方面不应再轻易打破这种平衡,否则就有可能从量变到质变。如果按照每天两只IPO来计算,一个月的IPO数量可以达到40只。现在每月实际不超过30只,已接近去年股灾前每月两批IPO的规模了。这个数量是相当大的,可以说已经达到引起质变的临界点了,如果再加码,就有可能成为压垮大盘的最后一根稻草。

既然市场已经达成新的平衡,现在固然不能再增加IPO数量,但也没有必要刻意减少IPO数量。目前的市场平衡是与IPO密切相关的,由于新股上市后有暴利,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为申购新股而配备二级市场股票市值,因此新股上市暴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否则二级市场配备市值的收益风险比就会不匹配,市场就会失去平衡。对寄望从中签新股中获益的投资者来说,每天1只新股申购嫌少,每天两只新股申购提高了1倍的中签机会,有利于稳定这些投资者维持配备市值继续申购新股,从而也稳定了二级市场。

这种动态平衡是需要监管部门精准把握的。IPO扩容太快,会导致二级市场下跌,将带来连锁反应。如果二级市场股票市值的损失大大超过中签新股的收益,将可能引发抛压。IPO数量太少,配备市值的潜在收益就会降低,也会引发抛压。因此,目前的市场平衡不能轻易再打破,IPO数量可以适当微调。考虑到目前的市场是弱平衡,原则上IPO数量可不增微减,同时还要控制募集资金量。当市场恢复强平衡时,可再适当微增IPO数量。IPO细水长流是最符合市场各方利益的,如果操之过急则欲速不达,前功尽弃,甚至可能不得不暂停IPO,那就得不偿失了。(证券市场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