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金葵花投资快讯基金篇

巨灵信息

2015-09-25上海证券报报道,进入9月以来,受到8月末市场再次大跌的影响,阳光私募的发行开始缩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9月20日,9月共发行阳光私募产品111只,大幅低于8月同期发行量(296只)。其中股票策略产品占比66.67%,管理期货策略占4.50%,债券策略同样占比4.50%。数据显示,上周共有12只产品成立,11只产品终止。

此外,随着监管层清理场外配资进入收尾阶段,伞形信托计划提前清盘的公告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上周提前终止的产品中,就包括某信托公司发行的3只伞形结构信托产品。在市场起伏不定之际,部分私募依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根据统计,牛市启动至今(2014年6月30日至2015年9月20日)历经快牛与大跌的过山车行情,仍有21家阳光私募机构的风险收益比大于3,其中包括景林、拾贝、世诚、睿策等私募机构。此前的一周,根据统计,在上证指数有所下跌的情况下,私募整体业绩开始企稳。统计显示,同期公布净值的2449只阳光私募产品的平均收益为1.2%,其中1594只产品获得正收益,占比65.09%。股票型产品获得了1.55%的平均收益。

而有净值的组合基金41只,平均收益0.26%,正收益产品35只,占比85.37%,远远超过其他投资策略。

2015-09-25上海证券报报道,尽管整体仍处于“跌跌不休”的下行通道中,但是,因为季末、月末因素叠加了中秋与国庆的双节效应,9月末的银行理财市场上部分产品出现收益率提升的小反弹现象。业内人士提醒,第四季度我国的货币政策整体宽松态势不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是大概率事件,建议偏好稳健理财的投资者抓住当前的机会。伴随着9月末的到来,此前一直疲弱不堪的银行理财市场,在上周开始显现出反弹的端倪。根据统计,尽管上周其他中长期限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均有所下行,但投资期限为1个月以内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较前一周上升0.21个百分点。对此,某国有银行理财师表示,超短期或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上行,与市场短期内资金面的紧张有一定关联。“9月末恰逢季末和月末重叠的时间节点,短期内资金面或会出现一定的紧张局面,银行提高短期产品的收益率,也是为了吸引资金流入保证流动性。”而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看,周四央行进行了8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市场分析称,季末、长假等季节性因素增添了短期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央行本周或有意通过延长逆回购期限等方式向市场提供更强的流动性支持信号。事实上,9月底恰逢季末和月末,虽然银行业监管考核对流动性的季节性影响开始减弱,但并非意味着其已不复存在,而此次季末又恰逢中秋、国庆节长假,居民取现的需求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备付压力。故而银行系统提前“未雨绸缪”提升一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来吸引资金流入,一点不让人意外。而从当前市场表现看,很多银行延续了上周的做法,拉升了新发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统计发现,对比9月初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跌破5%的情况,本周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6个月左右的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到5.5%以上的有不少。比如招商银行发行的两款鼎鼎成金系列产品,投资期限分别为194天和196天,预期收益率均为5.7%。而杭州银行发行的一款投资期限为51天的“丰裕盈家KF01号”,其预期收益率更是高达6%。至于双节理财产品,兴业银行9月22日至9月25日发售的产品中,预期收益率均在5.2%以上。不过从中长期趋势来看,经济增速放缓和货币政策宽松的基本面会持续下去,也将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继续下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