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私募产品 发行清盘量均超2014年

采编

【前10月私募产品 发行清盘量均超2014年】以6月为分水岭,今年A股先是大涨,再是大跌,10月以来市场又开始回暖。伴随市场的调整,私募产品也经历了狂风暴雨式的洗礼。今年1~10月,私募产品的发行、清盘数量都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以6月为分水岭,今年A股先是大涨,再是大跌,10月以来市场又开始回暖。伴随市场的调整,私募产品也经历了狂风暴雨式的洗礼。今年1~10月,私募产品的发行、清盘数量都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

从行业偏好看,医药生物仍是私募最爱。从个股来看,科华生物最受青睐。对于后市,天信投资陈民表示,短期市场在3700点附近依然存在一定的压力,震荡整理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未来改革提速、无风险利率下行及引入合规资金进场等利多因素的带动下,突破仅是时间问题。大盘蓝筹股和中小盘成长股都有不错的机会,仅仅是机会多少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底,2015年国内新成立的私募产品数量达15633只,早已超过2014年全年的发行量。

而同时,截至2015年10月底,今年以来清盘产品的数量达到了2106只,是2014年的一倍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些产品中有649只产品被提前清算,占总清算数的30.26%,这与今年第二季度的大跌不无关系。

649只产品提前清算

对很多私募基金来说,2015年会是让人记忆深刻的一年:以6月12日作为分水岭,之前市场大涨,私募产品发行也热。数据显示,1~5月私募产品的发行量分别为1528只、1126只、1615只、2676只和2332只,6月单月发行量更是达到2967只;之后,市场大跌,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私募产品发行量也逐步萎缩,7~10月的私募产品发行量分别为1028只、873只、738只和515只。

同时,由于净值下滑,赎回加剧,市场也见证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波私募清盘潮。据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今年以来已经有2106只私募产品因清算而退出市场,而2014年全年清算产品数量也不过885只。今年遭遇清算的产品中,有649只产品被提前清算,占到总清算数的30.26%,这与今年第二季度的大跌不无关系。

融智投资研究报告指出,2015年被提前清算的私募基金数量大幅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基金经理人在大跌来临之前预测市场下跌,提前清算保住上半年收益,大多选择落袋为安;第二,多数基金产品在大跌期间未能幸免于净值大幅回撤,纷纷跌破止损线或清盘线,尤其是加杠杆的基金或者参与了融资融券的基金,触及强制平仓线;第三,一批时运不济的私募产品正好成立于上涨末端,在股指高位入市,结果可想而知。

10月市场回暖,部分私募产品净值得到了较好恢复。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10月股票策略有3008只产品参与排名,其中,有超过23.64%的股票策略产品表现优异,跑赢了同期沪深300指数。在这些产品中,有4只产品单月净值暴涨超过50%;12只产品净值增长超过40%;32只产品净值增长超过30%;116只产品净值增长超过20%。

10月自主发行一枝独秀

据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私募新发产品数量已达到15633只。

从产品类型来看,10月自主发行产品一枝独秀,有355只,占10月发行产品总量的69%;其次是券商资管发行了86只;期货专户 、单账户、公募专户、信托 、海外基金、有限合伙分别发行了24只、16只、12只、10只、2只和1只;其他是9只。无疑自主发行已成为私募基金产品成立的主要方式。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多位私募人士处了解到,自主发行私募产品已成为目前私募界的共识,前期监管层清理配资业务对私募的影响较大,因为一些私募是通过信托渠道发行,旗下的伞形信托及结构化产品在清理配资中难免受到冲击,受此影响私募选择自主发行的意愿更强烈。

深圳一位私募老总告诉记者,私募自主发行产品首先得到的实惠在于降低成本。以往私募在发行产品时必须借助信托、基金专户、子公司等渠道,按照这种传统发行产品的方式,一般而言,通道和托管费率共约0.7%左右。而私募自主发行产品时,估值、TA(Trade Agent,交易代理)等外包费用一般在0.2%,托管费用约0.1%,所以自主发行产品单是在发行初期就能节约0.4%的费用。

多数私募老总表示,自主发行产品是大势所趋,不但可以节约部分通道费,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独立品牌形象,自主发行产品的私募更能体现公司在投资、风控、治理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有助于建立并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

此外,私募自主发行产品投资范围更广,以往私募通过信托渠道发行产品,参与股指期货的比例不得超过20%,关键是信托账户不能参与定增和网下打新,因此基金管理人发挥投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私募自主发行产品的投资范围则更广泛,投资自主权大幅提升,操作、持仓也更加灵活。